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床旁超声引导下带侧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注射药物等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带侧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范益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73-274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的冠心病伴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疗效。方法对31例冠心病伴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前后对比观察其对患者室性早搏治疗的效果。结果 31例冠心病伴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有增加。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伴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早搏疗效较好,在有效抑制室性早搏的同时,使过缓的心率得以提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0例分析,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3~80岁,60岁以上24例(占80%),胸闷胸痛病史1年以上18例(占60%),心电图异常的29例(约占97%)。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以每秒15~30帧DSA数字工作站采集。结果:本组30例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者27例(占90%),58支血管91处受累,三支以上血管受累18例(60%),重度狭窄及闭塞的28处(约占30%);27例病变中冠状动脉内膜炎伴细小血管闭塞1例,冠状动脉—另支轻度狭窄伴分—支动脉瘤样扩张一例。结论:本组病例经年龄大、病程长、病变重为特点,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明,它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检查安全系数高。它不仅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而且在造影时选择适当病例进行介入治疗(包括PTCA Stent)。  相似文献   
4.
31例近期起病(病程≤14天)、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高血压但不伴心衰症状体征的心房颤动患者,比较心律平轻两种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负荷量)和安慰剂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显示,口服负荷量的心律平与其静脉给药一样,转复近期起病的心台,安全、有效而快速,因其给药方便而优于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双径(DAVNP)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用功能性纵向分离的双径解释其冲动的折返与环形运动是比较圆满的理论,但多年来在房室结区域始终没有找到具体的解剖-组织形态学传导途径以定位这两条径路。本文对24例AVNRT房室结改良术前后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比较,探讨其电生理机制。方法与资料病例选择 1995年到1998年收住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射频导管消蚀的24例AVNRT,男11例、女13例,均测出房室结双径(DAVNP)60ms140ms跳跃。方法 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穿刺分别送电极导管到高位右房、希…  相似文献   
6.
林锋  范益斌 《福建医药杂志》2000,22(Z1):142-143
31例近期起病(病程≤14天)、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高血压但不伴心衰症状体征的心房颤动患者,比较心 律平经两种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负荷量)和安慰剂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显示,口服负荷量的心律平与其静脉 给药一样,转复近期起病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而快速,因其给药方便而优于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