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的原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CS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例择期行CS的UAP病人,术前及术后8h,16h,24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cTnI,CK-MB及hs-CRP水平,以术后cTnI高于临界值3倍为心肌损伤临界值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住院期间,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MACE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后cTnI升高组中,cTnI和CK-MB与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26。结论CS后cTnI,CK-MB和hs-CRP有相关性,但关联程度弱;术后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关;术后cTnI水平与CS后再发心肌缺血和MACE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S后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28例术后服用缬沙坦80mg/d;30例术后未服用缬沙坦及其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或相关类药物。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均于手术前3d内,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2组在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6个月时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102.6±25.6)mLvs(117.2±28.5)mLP=0.045]及LVESV[(53.1±20.6)mLvs(66.4±28.7)mLP=0.049]明显减小,而LVEF明显增大[(56.1±9.6)%vs(47.4±13.2)%P=0.006]。随访13个月,缬沙坦组比常规治疗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24.0%vs46.7%P=0.04)。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有效的防止心室重构,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血浆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例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72 h测定PIGF水平及PAPP-A水平.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与PIGF和PAPP-A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术后24 h较术前增高,术后72 h明显升高达到峰值.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水平术后24 h较术前增高,术后72 h已出现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PCI术组患者PAPP-A和PIGF水平呈正相关.发生MACE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PIGF及血浆PAPP-A峰值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PIGF及血浆PAPP-A水平与MACE相关,两者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86例,所有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病人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各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SA组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为5.37%±1.30%,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应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3-硝基氨基酸(3-NT)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相关性及其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310例,根据PCI前SYNTAX评分将其分成低危组87例、中危组190例、高危组33例,酶联免疫法检测入院血清3-NT浓度,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血3-NT浓度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1年,记录发生MACE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TEMI患者入院血3-NT浓度对PCI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入院血3-NT浓度高于低、中危组[(23.99±4.61)μg/ml∶(22.83±4.60)μg/ml∶(21.29±4.27)μ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入院血3-NT浓度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_s=0.516,P0.01)。Cox回归结果显示入院血3-NT浓度(HR=1.061,95%CI:1.002~1.124,P=0.042)是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示入院血3-NT浓度预测STEMI患者入院1年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结论:血清3-NT与STEMI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是行急诊PCI后1年内出现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因胸痛住院患者9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例,稳定型心绞痛(SA)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血管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17例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阳性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并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2)%vs(2.4±1.0)%,P=0.046],并且同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有相关性(r=0.70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脏有显著保护作用。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白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急性胸痛发作5 h内就诊患者,从中选取怀疑为UA的患者测定其血中hs-CRP、P选择素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浓度,并对疑似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确诊UA,评价三者联合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结果急性胸痛发作5 h内就诊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中hs-CRP、P选择素和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选择素及IMA单独或两两联合,与三者联合诊断UA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P选择素和hs-CRP联合检测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能提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细胞Na^ /Ca^2 交换对β-类肾上腺素能药物刺激的反应及发生这种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的高血压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a^ /Ca^2 交换电流并观察药物对它的影响。结果 (1)异丙肾上腺患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Na^ /Ca^2 交换电流,但其对肥厚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电流的增强作用要弱于正常心室肌细胞(P<0.05)。(2)cAMP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Na^ /Ca^2 交换电流,其对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电流的增强作用无差别(P>0.05)。结论 高血压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对β-类肾上腺患能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可随与翘厚心肌细胞的g—受体数目及功能、G蛋白及腺昔酸环化酶的活性改变等环节有关,此种反应可能是肥厚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