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唇腭裂畸形的早期整复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许多优点。然而婴幼儿术前不能合作、哭闹给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增加了困难,同时可产生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不规则呼吸,给麻醉带来不利影响。我们改变近年来普遍采用的肌注基础麻醉、静脉诱导插管方法,代之以肌注基础麻醉、安氟醚吸入诱导循环紧闭麻醉方法,观察其有效性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肺内毒素损伤两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对照组(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和给药组(C~F组,在不同时间点静脉注射α-MSH 1.7 mg·kg-1)。观察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理对照组(A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大鼠随打击因素和病程进展,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失衡;给药组(C、D、F组)与B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水平(P<0.01),增加IL-6、IL-10浓度(P<0.01);其中多次给药组(F组)作用最明显,而内毒素致伤后1 h给药组(E组)各细胞因子水平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α-MSH可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抗炎细胞因子产生。α-MSH可能通过调节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以其起效快、半衰期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及ICU镇静等诸多方面。但足,在其使用过程中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异丙酚输注综合征(pm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是一组罕见但致命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对其由来、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后镇痛是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但因为其特殊的不良反应使得用药剂量受到限制,必须通过配伍其他种类药物以获得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1],但与其他药物的最佳组合剂量并无明确定论。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受到的限制低于阿片类药物。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无中枢抑制作用等优点[2]。本文比较研究了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分别配伍舒芬太尼和昂丹司琼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集中关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找出患慢性荨麻疹的原因,相比较出最佳方案.结果:临床上表现为表虚不固、血虚气弱、阴虚内热和湿热内蕴四个方面,当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注重整体方案,全面辨明主次用药的顺序.结论:应注意让患者不要着凉,远离潮湿,心理健康,忌辛辣,禁海味.并注意有没有新换的家居用品,有无小宠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痛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复温中,未榆注小剂量多巴胺15例(N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D组),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带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等预后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术后肺炎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约8.9%。N组仅1例出现肺炎,意外事件发生率约6.7%。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复温开始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多巴胺不应作为常规用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尤其是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16例SIRS合并ARF重症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行CVVH,平均治疗时间5日。采用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体外循环。使用Diapact CRRT机(Braun,德国),F60管道和血液滤过器(聚砜膜,1.2m^2)。经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MAP),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2h、4h、6h、结束后6h动态监测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并推算出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与肺血管阻力(PVR)。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电解质和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除HR在CVVH后有显著下降,而MAP、PAWP、CVP、CO、CI、SVR及PVR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治疗后BUN、Cr、K^+有显著下降。16例患者存活11例,最后死亡5例。结论CVVH治疗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溶质清除较好,并发症少,可用于SIRS合并ARF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特点,探讨导致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障碍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首次矫形术的142例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肺功能检查情况,确定导致肺功能障碍的临床因素。结果男性患者重度侧弯较多,cobb角较大;随年龄增长,侧弯患者气道阻力呈增加趋势;肺功能异常与患者体质量、cobb角和顶椎位置有关,而与侧弯方向及是否伴有后凸无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不断加重,且存在由单纯限制性通气障碍向伴随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混合性通气障碍变化;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与侧弯的程度正相关;侧弯顶椎位于胸椎者,更倾向于伴随有肺功能障碍。严重肺功能损害的患者,体质量发育受到影响,给围术期的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大鼠皮肤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抗氧化能力。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302±26)g,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在3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完成失血性休克,最终的指标为平均动脉压(40±5)mmHg,然后静脉给予内毒素10 mg/kg,休克30 min后开始液体复苏。复苏时间为5 min。A组静脉给予3.5 ml/kg的生理盐水;B组使用内含0.4 mg/ml的透明质酸和0.05 mg/ml聚氧化乙烯作为减阻剂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C组使用内含芦荟提取物0.05 mg/ml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在不同时间点,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左侧腹股沟皮肤灌注情况,并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A、B、C三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5%、55%和60%。三组的MDA和SOD在失血性休克开始后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与A组比较,B和C组应用减阻剂60min后皮肤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并维持至实验结束,B和C组的SOD显著高于A组,MDA显著低于A组。结论减阻剂可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大鼠模型中,提高大鼠生存率、有效改善大鼠的皮肤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两次打击大鼠的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在SD大鼠中,建立以平均动脉压(40±5)mmHg为目标的失血性休克和静脉给予内毒素10mg/kg的两次打击模型,给予低容量生理盐水、透明质酸+聚氧化乙烯,芦荟提取物作为减阻剂。观察大鼠的生存情况,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血糖和乳酸情况。结果:减阻剂可延长大鼠生存时间、改善血液动力学、稳定血气分析、降低血糖和乳酸。结论:减阻剂在两次打击大鼠模型中,可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持内环境稳定,延长大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