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阿糖胞苷(Ara-c)单独及联合使用对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核酸分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阿糖孢苷单独及联合应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药物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出现更多凋亡细胞、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梯带更明显。结论 药物联合应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比单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检测方法 ,提高阳性检出率。方法 将已确诊的 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别进行抗PPD IgG、PCR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检出率分别为 70 .5 %、5 9 .8% ;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 80 .5 %。结论 胸水抗PPD IgG和PCR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4.
苗晓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01-1701
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调节紊乱有密切关系,而肿瘤治疗主要方法是放化疗,本实验联合应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阿糖胞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为药物合用提供合理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的发生与其相关基因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癌基因N ras的激活、抑癌基因P16的缺失与突变、抑癌基因P73的失活以及调控基因核心结合因子的突变等都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前检查免疫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分娩产妇5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产前检查,为参照组。就两组产妇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结果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在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50例产妇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HiV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乙肝抗体阳性率为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4%。在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发生率数值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产前常规检查,同时予以免疫检验项目检查,可尽早发现分娩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予以处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7.
抗Sa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9例及健康正常人47例血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和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2%;RF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抗Sa抗体检测对RA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RF。  相似文献   
8.
苗晓辉  赵大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891-2892
目的:探讨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的编码基因KatG和inhA基因的扩增以及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对25株敏感株、35株耐药株及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基因扩增;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对25株敏感株、35株耐药株及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25株敏感株、35株耐药株KatG和inhA基因扩增均阳性;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中KatG基因扩增阳性率为80%,inhA基因扩增阳性率为68%。结论:耐异烟肼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药物敏感株;PCR一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以其简便、快速、灵敏的特性能够为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性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HCV对NKT细胞的作用,探讨NKT细胞在HCV患者体内的免疫学功能。方法 选择丙型肝炎患者25例,健康志愿者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NKT细胞的含量。分离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并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TK细胞的含量,将培养前结果和培养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检测健康人群组和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中IL-4的含量。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中NKT细胞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组外周血中NKT细胞的含量,两者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HCV抗原、丙型肝炎病人血清培养后NKT细胞的含量明显低于未培养前的含量,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患者组IL-4的含量低于健康人群组,两者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V是使丙型肝炎患者体内NKT细胞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丙型肝炎患者体内NKT细胞下降可能是导致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苗晓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089-3089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1]。目前我国阻断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筛选供血员。然而,抗-HCV的出现是在HCV感染后的6~12周(窗口期),所以,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携带HCV具有传染性的可能。而HCV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可将HCV的检测的窗口期缩短到15d,降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