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东  夏群  苗军  金鸿宾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58-60,i0002
目的:应用改良的Marmarou致伤模具建立家兔直线加速型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的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 方法:取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共20只。①麻醉后将一个不锈钢垫(直径1cm,厚0.3cm)置于冠状缝及人字缝间,待家兔完全清醒后,俯卧于一块海绵垫上,采用加以改进的Marmarou致伤模具,以一铜制重450g圆柱体自1.5m高度的Plexiglas落体管内自由下落,撞击动物颅骨顶部钢垫,致伤冲击力为0.675kg&;#183;m。②同时麻醉状态下锯断家兔右侧尺骨中段。③术后1d处死致伤后家兔并解剖头颅,观察颅骨、脑组织损伤程度。取额顶部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显微结构变化。 结果:19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致伤后所有动物均未见颅骨骨折,脑组织外观无局灶性挫裂伤改变。多数出现大脑半球、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②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弥漫性脑损伤。 结论:①成功建立颅脑损伤与长管状骨骨折结合模型,且有较好的可重复性。②颅脑损伤模型损伤机制符合临床实际,为进一步研究脑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提供了必备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不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前路减压手术65例,后路减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术中使用MP组(n=20),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B组,术后使用MP组(n=23),即术中不使用,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C组,术中、术后使用MP组(n=19),脊髓减压前30min静脉快速滴注MP1000mg;术后1h开始静脉滴注MP8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5d;D组,空白对照组(n=21),术中、术后均不使用MP。术前和术后1d、2周、3个月分别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应用MP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各组患者ASI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周和3个月时,A、C组ASIA评分较B、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ASI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脊髓减压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MP1000mg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近期的神经功能,术后小剂量应用MP则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转速度为5°/min,最大扭转角度为10°时停止。记录扭转刚度、10°内的最大扭矩及所对应的最大扭角。结果在10°的扭转范围内,CPC固定组、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均比克氏针固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最大扭转角度分别为4.3°和5.0°,均比克氏针组(9.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C固定组与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之间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及最大扭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旋转角度小于4°范围内,CPC的抗旋转固定强度要比克氏针大,超过这个范围,骨水泥就会发生断裂,CPC的有效固定范围比克氏针要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腰椎完整标本、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ALIF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4种状态进行测试,比较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新鲜腰椎标本8具,分别于完整状态、L5S1前路植以Cage、L5S1前路Cage分别行椎弓根钉固定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下,测定前屈、后伸、侧弯及扭转运动下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ALIF标本同完整标本相比,其后伸运动范围增大(P〈0.01),而前屈、侧弯、扭转运动范围减小(P〈0.01);而ALIF经椎弓根钉固定或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标本及单纯ALIF标本(P〈0.01)。[结论]L5S1单纯行ALIF后伸稳定性差,为增加其稳定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应当是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2006年3月之间经手术治疗的15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患者中,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13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术后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短节段整块揭盖减压与蚕食减压相结合为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孙喆  李洁  苗军 《天津药学》2012,(4):40-42
目的:观察依托考昔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依托考昔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应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两组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治疗组VAS评分由(7.3±3.3)分降至(2.5±1.5)分,ODI评分由(26.3±2.4)分降至(14.5±1.5)分;对照组VAS评分由(7.1±3.4)分降至(5.5±2.8)分,ODI评分由(25.1±2.5)分降至(19.5±1.8)分。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托考昔联合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电解脱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利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8例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和预后,均采用平行释放技术(即支架后释放技术),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成功完成,其中致密填塞15例,次全填塞3例,术后肢体出现轻瘫瘫1例。本组有12例栓塞后3~12个月获得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12例进行血管造影检查,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LIF)具有诸多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关于ALI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国外开展较多,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应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ALIF试验模型,人类尸体,动物尸体、有限元模型、其他替代模型等各有优缺点.单纯ALIF术后椎间获得即刻稳定性是根据"撑开一压缩"原理.前路椎间植入融合器后能够增加除了后伸动作以外的其他各方向稳定性,目前大多数关于ALIF的生物力学测试均针对即刻稳定性,然而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后纤维环弹性逐渐丧失及融合器陷入终板内均会使椎间稳定性逐渐降低,因此椎间融合稳定性还取决于界面骨长入速度等术后因素.影响ALIF稳定性的因素有预负荷、辅助内固定、相邻椎体骨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三维脊柱畸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引起患者外形改变,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甚至丧失行动能力,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脊柱畸形既会导致患者静态功能改变,如外形改变、平衡障碍;也会导致动态功能改变,如姿势、步态异常。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已有研究提出椎旁肌病变所导致的肌肉不平衡是其中重要因素。因此,准确评价椎旁肌功能变化,对于脊柱侧凸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椎旁肌进行了大量研究,方法包括肌肉组织活检、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分析等。然而,相关文献对于椎旁肌病变是脊柱侧凸的致病因素还是侧凸所导致的继发改变尚无一致定论,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变机制。肌电信号作为人体神经肌肉活动的反应,其特征代表了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可用于分析椎旁肌与脊柱侧凸疾病的相关性。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指将表面电极粘贴于目标肌肉的皮肤上,在神经肌肉的调控下收集一系列生物电信号,进而分析肌肉活动的兴奋性特征。表面肌电分析手段主要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是以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等对动作过程中主要用力肌群、肌肉贡献率、肌肉之间的协调方式进行研究;频域分析是以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等用于研究肌肉疲劳。表面肌电分析为我们进一步解释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病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其作为能够直观反应肌肉功能状态的监测手段,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且相较于以上提及的其他研究手段,具有花费小、无侵入性及放射性、受试者接受度高等优势,该技术有望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表面肌电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疾病中应用的总结性文献。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椎旁肌病变研究方面表面肌电分析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总结其肌电信号特征,阐述了该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医药级,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加入磷酸钙骨水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后,将其注入到蒸馏水中震摇,观察水泥表面稀散现象。取一定量的水泥在混合后不同时间点注入到蒸馏水中,24h后取出称剩余骨水泥量。结果表明,加入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磷酸钙骨水泥在水中震摇表面无稀散现象发生,24h剩余骨水泥量测量结果显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后,磷酸钙骨水泥粘结时间由4min缩短为1min。可见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明显增加磷酸钙骨水泥的防水性能,延长工作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