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下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等问题。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79例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8例(98.7%)手术成功,1例因腹腔内广泛粘连而中转开放修补。平均手术时间为88min,平均术后住院4.6d,18例(22.8%)病人术中发现有1个以上的隐匿性缺损。术后并发症:术后短期内修补区腹壁明显疼痛58例(73.4%)。腹壁缝合点较长时间疼痛6例(7.6%),浆液肿14例(17.7%),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肠瘘,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腰部切口疝的病人术后复发。结论 多数病人腹壁切口疝可以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及补片修补术,并可在术中发现其他隐性缺损,手术安全性较高。对腹腔内广泛粘连而影响操作器械进入及粘连分离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可行性、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就所开展的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该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探讨。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我院为10例造口旁疝病人进行了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结果:10例造口旁疝病人中9例修补成功,1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开腹缝合修补;手术时间平均113(45~180)min:疝环大小平均5.6(4~6)cm;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腹胀;7例修补区域腹壁疼痛,持续2周后均明显缓解:1例出现呼吸功能减退,经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缓解;5例出现浆液肿,经2~4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3-9)d;术后随访平均9.1(2~19)个月,未见早期复发。结论: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从早期的临床结果来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腔镜修复术治疗结肠造口旁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腔镜下补片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收治的16例行腔镜修补术治疗结肠造口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造口旁疝病人中,14例修补成功,2例中转为开放缝合修补(1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1例因小肠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16min(45~180min)。疝环直径平均5.4cm(4~6cm)。术后出现暂时性腹胀4例,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2例(最长持续3周后明显缓解),1例出现呼吸功能减退(经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缓解),7例出现浆液肿(经2~4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4d(3~8d)。术后随访平均7个月(1~17个月),未见早期复发,疝囊较小和发病初期就行修补术者外观优于疝囊较大和发病时间较长者。结论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从早期的临床结果来看,效果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实验用γ-闪烁摄像法测量~(99m)锝标记的类胆红素物——肝亚胺基乙酰乙酸(HIDA)的代谢,以明确败血症时肝脏的结合-解毒功能是否改变,并和肝功能常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实验模型为麻醉的猪,呼吸机给予65%的O_2并安置肺动脉血氧分析导管。共分6组:control组(对照组n=16);naive post-LPS组[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充分稀释,而后慢速静脉输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和CAT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7.50%、9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气短、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残气容积(RV)与肺总量(TLC)比值(RV/TL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pred、MVV%pred均高于对照组,而RV/TLC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羟基脱氧鸟苷(8-OHdG)、C反应蛋白(CR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8-OhdG、CRP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保护肺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附240例次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3月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l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解剖观察,手术录像的回顾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在腹股沟肌耻骨孔区域缺乏骨骼肌纤维的保护,是腹内压直接作用的位置;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TEP所使用的腹膜前间隙是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内侧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合理性,符合微创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庆  花荣  曹晖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286-288,29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联合手术组20例,断流组18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及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于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于断流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直径、流量及自由门静脉压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加非常显著(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手术皆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断流手术,两组间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不破坏肝门部解剖,理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代谢性疾病改善的原因。方法:随访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34例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患者,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信件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于术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重、症状(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睡眠情况)、服用处方药种类及剂量变化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16例伴有代谢性疾病,其中11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2例患者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2例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7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及2例高血脂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口服药减量甚至可以停药)。结论: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代谢性疾病的改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原因有术后体重减轻、胃肠激素的改变、胃底的废用等,尚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及大宗病例报道、多中心随访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9.
自体腹膜覆盖聚丙烯补片抗粘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大鼠腹腔内植入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补片并以补片旁腹膜覆盖后能否减少聚丙烯补片引起的腹腔粘连 。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分为裸露组(A组)、转移组(B组)、翻转组(C组)及游离组(D组),将聚丙烯补片植入大鼠腹腔,以A组作为对照,B、C、D组采用不同的腹膜覆盖的方法,在术后3、7、28d分别处死大鼠,进行大鼠腹腔内粘连程度检测、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以了解补片表面的粘连情况。 结果:术后3d,对照组A组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较实验组B、C、D组明显(P<0.05);术后7d及28d,A组和D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明显较B、C组明显(P<0.05)。术后7d各组补片表面的粘连较3d时明显,术后28d时粘连与7d时相似。补片表面没有粘连的区域术后7d可见有腹膜覆盖。结论:转移及翻转的腹膜能在聚丙烯表面存活并能减少其表面的粘连,而游离的腹膜坏死后并不能减少聚丙烯补片表面的粘连。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囊癌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TNM分期、外科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86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率为71%;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常见(88.3%);TNMⅠ,Ⅱ期患者分别占12%和14%,Ⅲ~Ⅳ期占74%;根治性切除率为36%;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可能使患者获长期生存。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愈胆囊癌惟一的有效手段,必要的影像学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分期有重要帮助。根据TNM分期实施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