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医院医务人员对早期血管病变认识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血管早期病变的认知现状。推广早期综合防治血管疾病策略。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参加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班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所在医院常见心血管疾病种类;能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具体项目;何种药物可以逆转早期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是否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普及的前提。结果:对65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住院医师占21.68%,主治医师占36.95%,副主任/主任医师占25.65%。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最常见心血管疾病顺序分别为心绞痛55.42%,脑卒中38.17%,心肌梗死28.70%,心力衰竭28.24%,高血压28.24%;关于血管病变早期检测57.4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认为通过血管造影者占46.72%,认为通过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者分别占40.61%和31.76%;分别有76.49%和53.8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逆转早期血管病变;96.79%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负担;78.4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于推广的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应该是操作方便和无创伤。结论:约半数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早期无创血管病变检测方法不熟悉,无创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早期识别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肌钙蛋白I(TnI)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与评估中.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发病后迅速升高,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MI)患者NT-proBNP和TnI水平的同步观察,探讨AMI期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T-proBN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早期识别及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肌钙蛋白I(TnI)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与评估中.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室功能受损的预报因子[1],发病后迅速升高,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有关[2].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MI)患者NT-proBNP和TnI水平的同步观察,探讨AMI期间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T-proBNP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日两国健康女性血压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日两国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共3 301例(中国籍1 590例,日本籍1 711例),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 中国女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P均<0.001),31~70岁年龄段的中国女性CAVI显著低于同年龄的日本女性(P均<0.001).两国健康女性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MI)有关,与舒张压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AVI主要与年龄、收缩压、BMI有关.中国女性的血压水平高于同年龄段日本女性,而CAVI低于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救治1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58-159
急性酒精中毒一般是指一次性饮酒过量造成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发病急、病情重,是院前中毒救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数不断增加,酒精中毒的病例也随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及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上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不稳定斑块阶段后,病变难以逆转,而且此时进行治疗花费巨大,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早期检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并进行包括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在内的早期干预,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芦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52-15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救治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均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救治转运途中行心电监测及部分病例跟踪测定心肌酶谱及动态心电图。结果:52例首次心电图记录中,48例有异常改变,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ST—T改变次之,另有少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救治途中行心电监测,8例恢复正常,11例异常心电图有所改善,1例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低氧血症,心肌组织细胞发生低氧性损害,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因此应早期纠正组织低氧,积极改善心肌氧供。适时纠正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基础及临床疾病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系统的基础研究让我们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指导临床针对性地干预治疗,明显改善了上述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患者的寿命.然而,我们逐渐认识到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导致临床晚期心血管事件的直接原因,重视亚临床血管病变的评价和干预探讨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内在联系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无疑是有重要价值的,本文即针对这一领域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对心脑血管疾病多关注其管腔病变的进展,但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动脉结构和功能早期改变与患者预后存在着确切关系,可以作为今后国际国内大规模试验较好的替代终点.因此,采用标准化方法定量检测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际已经出现多种应用不同原理检测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并进行了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研究数量较少.作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基地,我中心率先开展了本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门诊可疑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了解全天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门诊就诊者SBP≥120 mmHg和(或)DBP≥80 mmHg者共计223例,分为正常组(81例)和肥胖组(142例),对其BMI以及ABP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和肥胖组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和BMI有关(SBP:r=0.150, P〈0.05;DBP:r=0.289, P〈0.01)。结论对门诊可疑高血压的超重或肥胖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全天血压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