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研究分子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2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把所有病例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1例中Luminal B型占53.1%,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分别占14.5%、15.9%、16.4%。各分子亚型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病理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均有关(P<0.05),与年龄、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分子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13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术后复发转移的35例作为A组,102例未发生复发转移者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47.83%,显著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72.73%,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1~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34.15%,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为50.00%,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0.05);CA15-3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8.71%,显著高于CA15-3阴性患者的(P<0.05)。结论年龄<40岁、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数目多、CA15-3阳性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危险因素,强化术后放疗的抗肿瘤措施,以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患者放疗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分为治疗组使用参附注射液,对照组即单纯放疗,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放疗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参附注射液明显减轻放疗中的白细胞、红细胞降低及心脏毒性,头晕、乏力及精神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102例青年乳腺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02例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长期无瘤生存率,分析放射治疗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病理类型中浸润性癌占多数,高达98.99%,3年无瘤生存率为86.73%,5年无瘤生存率为72.47%.Ⅳ期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分期者.肿瘤直径≤3cm和>3cm的患者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0%、62.96%(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11%、81.58%.1~3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24%、70.59%,≥4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0%、40.00%.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4%和90.28%,未行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15.62%(P<0.05).结论: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性治疗,以提高无瘤生存率,降低复发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大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SA)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6例病例在DSA下均显示出血血管 ,栓塞后出血停止 ,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DSA下介入栓塞止血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大出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术后放疗者64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者64例为观察组,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第二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5.7±6.9) vs (58.3±8.1)、(38.7±4.9±6.9) vs (24.5±3.0)、(65.6±8.3)%vs (39.6±5.3)%、(1.18±0.21) vs (0.59±0.14)],而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1.0±2.9) vs (4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稍增加[(43.3±4.4) vs (42.1±4.9)、[(41.3±5.8)%vs (40.1±5.1)%],其他指标较治疗前略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为92.2%(59/64),略优于对照组89.1%(5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者52例(8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其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不会对乳房美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恶性肿瘤锁骨上新发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锁骨上新发肿大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或随访结果对照,观察60枚淋巴结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声像图及所测数据与不同类型淋巴结间的关系。结果: 共计41枚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19枚转移性淋巴结。60枚锁骨上淋巴结最大径约0.5~1.8cm,常规超声显示21枚淋巴结皮质增厚,39枚淋巴结皮髓质正常结构消失,23枚淋巴结内未检出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31枚淋巴结为中央型增强,12枚淋巴结为周围型增强,17枚淋巴结为混合型增强。转移性与反应性淋巴结的Atm、Gr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toPK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结纵横比<1.5、皮髓质正常结构消失、超声造影的增强类型为周围型或混合型是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依据。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的新发肿大淋巴结常规声像图多不典型,超声造影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BRCA1在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种族差异.方法 选取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各7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其中随机选取维、汉族患者各27例,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结果 BRCA1 mRNA和蛋白在维、汉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且在两个表达水平上均有种族差异(P<0.05).结论 BRCA1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并表现出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图像引导放射(IGRT)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并接受保乳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IGRT组,每组30例。评价两组靶区及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急性毒性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IGRT组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均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RT组正常组织所受照射剂量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Ⅱ度急性皮肤毒性反应。放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IMRT和IGRT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法放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IGRT具有更高的放射治疗精准度,能更好地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