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409-3p和Rab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转染miR-409-3p模拟物(miR-409-3p mimic)、无关序列模拟物(mimic NC)、miR-409-3p抑制物(miR-409-3p inhibitor)、无关序列抑制物(inhibitor NC)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后miR-409-3p的表达水平,使用Targetscan 7.2和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miRDB)预测miR-409-3p的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Rab GTP酶10(Rab10)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流式细胞仪用来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然后使用免疫组化(IHC)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Rab10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Rab10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409-3p可以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过表达miR-409-3p后Rab10的表达增加;Rab10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L)组织,高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作用特点和其人源Fc段结合人树突状细胞(DC)的特点,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激发人DC呈递肿瘤抗原从而诱导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用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Dc生成。对高表达CD20的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分别进行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独作用(R组)、加热诱导凋亡(A组)、诱导凋亡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用(R+A组)。经上述处理的肿瘤抗原分别负载于DC,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C对肿瘤抗原的吞噬作用,用抗原处理的DC进行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应用ELISPOT分析效应细胞一干扰素产生和用MTT法分析效应细胞对Raji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R组处理的DC无明显吞噬现象,A组中易见DC吞噬凋亡小体,而R+A组中DC吞噬较多的细胞碎片。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个实验组DC上的CD80、CD86、HLA.DR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其中R+A组的CD86表达阳性率明显大于R组和A组(P〈0.05)。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CD8^+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组(R组和R+A组)CD56^+细胞数均有所增加,与不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ELISPOT方法证明,各实验组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当效靶比为1:10时,R+A组斑点数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MTT法测定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R+A组的杀伤率高于R组和A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够介导DC产生抗淋巴瘤效应,即激活并扩增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抗CD20单克隆抗体同时加凋亡诱导处理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能进一步增强抗淋巴瘤的细胞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开展逆向式教学改革应用在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60名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法分组,每组收入30名。传统PBL教学法用于参照组,采取PBL教学法开展逆向式教学改革用于实验组,统计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影像技术能力评分、影像读片分析及报告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医学影像专业综合素质评分、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PBL教学法开展逆向式教学改革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卞乐  艾丽梅 《临床荟萃》2020,35(5):438-444
目的 探讨XIAP与Omi/HtrA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DLBCL患者和3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RHL)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XIAP和Omi/HtrA2进行染色,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XIAP与Omi/HtrA2在DLBCL中均呈高表达,在RHL中呈低表达甚至未见表达。XIAP在DLBCL的平均阳性率为61.02%,在RHL平均阳性率为36.67%(P<0.05)。Omi/HtrA2在DLBCL中平均阳性率为52.54%,RHL平均阳性率为30.00%(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症状分组、结外受累无关(P>0.05)。XIAP和Omi/HtrA2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XIAP的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Omi/HtrA2与DLBCL预后不相关(P>0.05)。结论 XIAP与Omi/HtrA2在DLBCL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上调Omi/HtrA2抑制XIAP表达可为DLBCL靶向治疗提供依据,XIAP是DLBCL预后相关性因素,有望成为判断DLB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状况,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11%,其中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口腔、胃肠道、肛周、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状态关系密切。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监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卵巢髓外浆细胞瘤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病例报告女 ,41岁。以下腹包块 1周为主诉入院。不伴腹胀、腹痛 ,无呕吐。平素月经正常。查体 :腹部隆起 ,腹软 ,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腹可触及包块 ,大小约 1 3cm× 1 1 cm,质硬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移动性浊音 ( )。阴道指诊 :子宫前位 ,大小触不清 ,右附件可及质硬包  相似文献   
7.
宋翠薇  艾丽梅△ 《广东医学》2020,41(20):2080-2084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miR-324-5p和miR-215-5p的表达水平,研究其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MM患者血清标本,为初治组(20例)、巩固治疗组(20例)、复发难治组(20例);2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健康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324-5p和miR-215-5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M患者血清中miR-215-5p表达水平下降(P<0.008 3),初治组和难治复发组患者血清miR-324-5p表达水平下降(P<0.008 3),巩固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iR-324-5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巩固治疗组血清miR-324-5p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及难治复发组(P<0.008 3);巩固治疗组血清miR-215-5p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P<0.008 3),巩固治疗和难治复发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两种miRNA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miR-324-5p和miR-215-5p表达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呈负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初治MM患者血清miR-324-5p和miR-215-5p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24-5p和miR-215-5p在MM血清中表达水平降低,miR-324-5p和miR-215-5p可能与疾病密切相关,其低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方案对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MA方案[米托总醌6~8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100-150mg/(m^2·d),分2次静脉滴注,第1-7天]治疗20例。DA方案[柔红霉素40-50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阿糖胞苷同MA中用法]治疗22例,均进行2个疗程以上方可比较分析。结果:MA和DA方案总的CR率分别为:85%和68.2%,曲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明显,MA组强于DA组(P〈0.05)。结论:MA方案作为一线诱导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染pcDNA-HA/ΔNp73α重组质粒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健康人脐带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置入含有白介素4(IL-4)和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第5、7天时收获DC细胞,加入FITC-anti-CD1a、PE-anti-CD83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a、CD83表达情况。将DC分为正常培养至成熟的DC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pcDNA-HA转染的DC组(阴性对照组)、ΔNp73α重组质粒转染的DC组(实验组)。分别在转染24、48、72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收获并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ΔNp73α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DC的ΔNp73α蛋白表达水平;在收获的各组DC细胞中分别加入PE-ant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FITC-anti-CD40、PE-anti-CD80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CD80、MHC-Ⅱ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DC细胞白介素12(IL-12)分泌水平。结果 CD1a和CD83在培养第7天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培养第5天(t=16.62、34.75,P<0.001)。DC于第7天诱导成熟。质粒转染DC后,24 h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8 h荧光最强,转染效率为38.2%,在48 h后,绿色荧光的表达逐渐减少。实验组在670 bp处可见阳性条带,为ΔNp73α mRNA阳性表达,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未检测到ΔNp73α mRNA的表达。在实验组中检测到ΔNp73α蛋白的表达,而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到ΔNp73α蛋白的表达。各组CD40、CD80、MHC-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41.18、38.95,P<0.05);其中实验组CD40、CD80、MHC-Ⅱ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各组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3,P<0.001);其中实验组IL-12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从人脐带血中可成功分离DC;重组质粒pcDNA-HA/ΔNp73α转染DC促进其成熟,将有效提高DC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白细胞白血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