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指标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展开肝功能指标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心衰组患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均能够反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程度,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153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hs-CRP、8-iso-PGF2α的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8-iso-PGF2α(mg/L)分别为(524.12±0.67)、(327.24±0.78)、(127.38±1.29);hs-CRP(mg/L)分别为(18.16±0.77)、(13.76±1.13)、(7.64±0.98);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8-iso-PGF2α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iso-PGF2α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8-iso-PGF2α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舒易文 《当代医学》2014,(25):143-143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2012年5月~2014年4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5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QT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HR明显下降,QTc明显缩短,LVEF明显提高,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PR间期、QRS波群无明显变化,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可有效控制异常心率、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指标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展开肝功能指标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心衰组患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均能够反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程度,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对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采用实时三维超声以左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期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最大差值(Tmsv 16-SD%和Tmsv 16-Dif%)作为同步性参数,观察患者CRT术前2d及术后7d起搏间期(VV间期)优化后左心室的收缩同步性情况及左室射血功能情况。结果起搏间期优化后与优化前比较,患者的Tmsv 16-SD%、Tmsv 16-Dif%均显著降低(P<0.05),且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减小(P<0.05),但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6min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术后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个体化起搏间期参数优化可以增强左心室的舒缩同步性,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A组行右室流入道(RVIS)间隔部起搏,B组行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C组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 观察三组手术中情况,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手术曝光时间,比较三组术后随访的起搏器工作情况,心电图QRS波宽度,左心功能及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的差异.[结果]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A组及B组明显优于C组.术后随访观察,A组及B组心电图QRS波宽度明显窄于C组,A组及B组具有更好的心脏功能.[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无论右室流出道起搏还是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都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长期对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影响也较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