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起病迅速、进展迅速,病人痛苦重,需尽早缓解临床症状。2000年1月-2004年8月,应用生大黄胃管内灌注和芒硝腹部外敷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35例,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张力疝修补术被称为继Bassini疝修补术和Shouldice疝修补术后疝外科界的又一里程碑[1].因其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56例,取得近期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比较少见,McCusker等[1]根据文献统计,年发病率约0·12/100万,占全部肠道肿瘤的0·5%,主要有类癌、黏液腺癌、腺癌3种。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一般在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我院1988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阑尾恶性肿瘤9例,均在术后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9~70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10余年。1·2临床表现9例均有右下腹部疼痛,其中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8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例,右下腹隐痛伴包块1例。1·3医技检查血白细胞(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胃肠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胃肠道瘘并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分析患者的营养支持过程、是否为自愈,并观察患者的自愈时间。患者其他治疗均根据其实际情况应用药物。结果 40例患者经过营养支持后,38例患者的瘘口自行愈合,2例患者在营养支持情况转好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肠肿瘤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状况,促进胃肠道瘘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5.
胡蜀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0+163-160,16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禁饮食、持续性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手术治疗主要是穿孔修补术,其次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结果:49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2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7例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感染等,胃排空障碍3例,没有发生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无一例死亡,患者均治愈。保守治疗共17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时,可行腹部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及腹腔诊断性穿刺,有助于正确诊断;年龄较小、穿孔较小、腹膜刺激征较轻且局限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穿孔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术,多采用穿孔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变化大,尤其是重要器官的损害和代谢紊乱极其复杂,产生感染性休克的病变又不易彻底清除,故治疗上也颇为困难。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经积极抗休克,早期手术处理病灶,结合其他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按照是否肠坏死分为坏疽型和非坏疽型,本研究旨在对比坏疽型与非坏疽型IC的临床特点,以协助患者进行鉴别与治疗。方法收集中朝边境丹东市第一医院2014-10-01-2018-07-01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坏疽型与非坏疽型IC患者相比,腹泻发病率分别为25.0%和35.0%,χ~2=0.476,P=0.490;平均血红蛋白分别为(136.75±26.02)和(135.20±20.74)g/L,t=-0.208,P=0.836;平均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5.25±59.30)和(233.10±151.02)×109,t=1.319,P=0.195;平均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33±1.50)和(3.25±0.65)g/L,t=-0.229,P=0.820。坏疽型与非坏疽型IC患者相比,腹痛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χ~2=4.440,P=0.035;血便比例分别为20.0%和70.0%,χ~2=10.101,P=0.001;平均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73±9.34)和(8.56±2.83)×109,t=-2.827,P=0.007;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7.33±4.67)和(72.99±11.07)%,t=-5.339,P0.001;平均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6.24±3.69)和(39.53±4.56)g/L,t=2.479,P=0.018。坏疽型与非坏疽型IC患者高血压比例分别为40.0%和45.0%,心脑血管病比例分别为40.0%和65.0%,糖尿病比例分别为15.0%和30.0%,吸烟史分别为10.0%和5.0%,饮酒史分别为5.0%和15.0%,腹部手术史分别为25.0%和15.0%,便秘史分别为10.0%和0,肿瘤史分别为20.0%和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如IC患者出现腹痛,且合并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应警惕是否为坏疽型IC,而非IC者血便比例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胃肠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胃肠道瘘并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分析患者的营养支持过程、是否为自愈,并观察患者的自愈时间。患者其他治疗均根据其实际情况应用药物。结果 40例患者经过营养支持后,38例患者的瘘口自行愈合,2例患者在营养支持情况转好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肠肿瘤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状况,促进胃肠道瘘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丹东市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其中肝切除术45例,就临床结果与其他术式进行比较。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与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患者行平均2.5年的随访,结石复发率、术后残石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实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应依据患者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术式,围手术期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