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丙戊酸钠的体内代谢过程具有显著的年龄发育特征,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年龄段儿童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后的稳态血药浓度特征及其与癫痫控制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之间的关联,以此获得丙戊酸钠在儿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神经科确诊为癫痫并使用丙戊酸钠的患儿748例,采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哮喘儿童血清中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为儿童哮喘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就诊的89例5~14岁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的血清样本和9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运用ELISA和其他商用测试盒检测其中内皮功能相关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精氨酸酶I(Arg I)、骨膜蛋白(POSTN)、脂联素(APN)和瘦素的浓度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L-精氨酸、甲基化精氨酸ADMA和SDMA的浓度。此后对哮喘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在此期间出现喘息发作的次数。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数据,筛选对哮喘疾病预后有关键影响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标记物。结果 哮喘组儿童血清中Arg I、POSTN、VEGF和瘦素的含量显著增加,iNOS活性显著增高,L-精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OPLS-DA模型显示,基于内皮功能多标记物哮喘组可以和对照组显著区分,且Arg I、iNOS活性以及VEGF水平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分别为2.11、1.23、1.09,是区分哮喘组和对照组的关键内皮标记物。随访后1年,随访成功70例,其中反复喘息组(n=27)与非反复喘息组(n=43)相比,血清ADMA和Arg I的含量显著增加,POSTN和APN含量显著减少(P<0.05)。OPLS-DA模型的S-plot图和VIP值排序都表明区分两组的关键内皮标记物是APN、POSTN和Arg I。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多种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稳态失衡,其中APN、POSTN和Arg I对儿童哮喘的疾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问质性肺炎的药品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4~2013年,关键词为“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4篇,报道53例药源性间质性肺炎,涉及15种药物,包括吉非替尼(1s例)、利妥西单抗(9例)、来氟米特(8例)、胺碘酮(8例)、厄洛替尼(5例)、干扰素(2例)、5-氟尿嘧啶(1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例)、吉西他滨(1例)、卡莫司汀(1例)、麻疹疫苗(1例)、百草枯(1例)等。53例患者中,2例治疗结果不详;治愈17例(33.33%),好转19例(37.26%),死亡15例(29.41%)。结论各药品引起间质性肺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相似。发病率较高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利妥西单抗、来氟米特、胺碘酮、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骨科围术期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某院骨科手术患者240例,其中使用瓜蒌皮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疏血通注射液患者各40例,对其适应证、给药时间、疗程、用法与用量、溶剂、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无指征用药53例,占22.08%;平均疗程为(9.29±5.24)d;2种及以上药物联用54例,占22.50%;用药剂量不合理33例,占13.75%;溶剂选择错误率为63.75%.结论:骨科围术期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存在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溶剂选择错误、疗程偏长、剂量偏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8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儿58例(59.18%),女性患儿40例(40.82%),1~6岁年龄段患儿ADR构成比最高,占86.7%。ADR涉及药物均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分别占74.49%、23.47%、2.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95.9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 d之内(55.10%)。ADR多为一般不良反应(98.99%),且经治疗后大多痊愈。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儿童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