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11月妇保科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58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阴道顺产组(32例)。同期40例健康体检已婚未产妇女做对照,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按0~5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产后6~8周盆底肌力检测择期剖宫产组≤3分19%(5/26),≥4分81%(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但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不是最佳解决办法。建议所有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妇女均应在产后及早做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以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2.
开腹与腹腔镜术切除子宫后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边爱平  赵倩  胡孟彩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55-1257,126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y hysterectomy,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行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测定两组术前1d和术后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术后1d外周血CD3^+、CD4^+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但AH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LH组(P〈0.05),术后4dLH组CD3^+、CD^+细胞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CD8^+T细胞均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d外周血单核细胞HI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比较研究的结果证明了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大大低于A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07~2010年间河南省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416 280例男性围产儿中确诊尿道下裂254例,平均发生率为6.10/万,呈波动性,无长期趋势;城镇尿道下裂发生率高于乡村;≥35岁年龄组高于<35岁年龄组。结论我省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但没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对极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阴道分娩的极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脐带结扎(early cord clamping,ECC)组和DCC组。比较2组的血常规、胆红素值、Apgar评分、平均动脉压、血气、体温,以及新生儿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输血、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败血症、低血糖、新生儿死亡、高胆红素血症及光疗的发生率。比较2组极早产儿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并比较2组产妇的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结果:DCC组极早产儿出生时血红蛋白、72 h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压积、72 h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出生时胆红素、胆红素峰值均高于E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组的新生儿低氧血症、ARDS、输血、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败血症、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极早产儿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E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极早产儿的Apgar评分、体温、酸中毒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光疗发生率、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是一项可以有效改善极早产儿分娩结局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河南省孕产妇感染乙肝、梅毒的现状及其区域分布情况,为建立适合河南省预防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全省妇幼系统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月报系统,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孕产妇感染乙肝、梅毒的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梅毒检测率逐年提高,从2011年的46.78%上升至2013年的83.26%(P<0.0001),梅毒阳性孕妇报告例数在逐年增加,分娩产妇在孕期的梅毒检测率逐年提高,从26.22%上升至52.41%;2011年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为56.82%,2013年上升至85.12%。结论:孕期梅毒检测率逐步提高,但孕期梅毒检测率相对于产时检测率低,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孕期梅毒检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联合胆红素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54例、子痫前期组32例,正常妊娠孕妇82例(对照组),分别于妊娠11~20周抽取三组孕妇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对河南省月度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为制定科学的出生缺陷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37所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点所有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分别构建总体、城镇和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的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2020年数据进行回代,评价拟合效果,同时利用所构建模型预测2021~2022年月度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分别使用ARIMA(0,1,1)(0,1,1)12、ARIMA(2,1,2)(2,1,0)12、ARIMA(0,1,1)(0,1,1)12模型预测2020年河南省总体、城镇和乡村月度出生缺陷发生率,计算2020年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26%、8.80%和10.13%;2020年预测值和真实值动态趋势基本一致,真实值均落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预测2021~2022年河南省月度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结论 ARIMA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I-1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①PAI-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②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表达高于腺上皮细胞(P〈0.05);③PAI-1蛋白在间质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④PAI-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⑤PAI—1蛋白在异位内膜Ⅲ-Ⅳ期的表达高于I~Ⅱ期及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PAI-1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PAI-1的作用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505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1495例)和阴道分娩组(1564例),分别通过盆底功能检测仪检测肌力、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受损1464例(981%),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1471例(986%),阴道分娩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受损I555例(993%),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1556例(9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分别(1.96±0.061)、(145±0066)和(29.06±0.87)与阴道分娩组(1.75±0.054)、(125±0.060)和(26.56±0.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选择性剖宫产,阴道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肌的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u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P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uPA蛋白,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异位内膜间质细胞uPA阳性表达率为85.0%,高于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60.0%)(P〈0.0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7.5%)(P〈0.05)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40.0%)(P〈0.05);uPA蛋白在异位内膜I~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高表达促使其转移、黏附、侵袭、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