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SA 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8例(33条)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3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 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条(1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2条(6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7条(52%),深静脉血栓形成8条(24%)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条(9%).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5条,Ⅱ级7条,Ⅲ级3条,Ⅳ级1条.结论 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食管恶性狭窄的患者,其中4例合并有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纵隔瘘.在X线电视透视的监视下,经口腔行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其中9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和贲门癌的患者置入防返流支架,34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接受放疗和动脉灌注化疗,所有患者经1~24个月跟踪随访.结果 42例患者全部成功地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患者的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术前吞咽困难3级8例,2级34例;术后全部降为0级.瘘口封闭,肺炎和纵隔炎得以控制,胃食管返流现象消失.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1.9%(26/42)、35.7%(15/42)、19.0%(8/42)、7.1%(3/42).主要并发症有:胸痛36例,异物感28例,食管再狭窄4例,支架移位3例和出血1例.结论 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静脉注射套管 (Ⅳcannula)进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Ⅳcannula股静脉逆行造影。结果 :5 6例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中 ,左侧 2 4例 ,右侧 2 6例 ,双侧 6例。结论 :采用Ⅳcannula进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且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价格便宜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分型及手术入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中颅窝3例,后颅窝2例,中后颅窝7例,颞下窝1例,翼腭窝1例和眼眶1例.影像学特点如下:①肿瘤位于岩尖,Mechel腔扩大,岩尖骨质吸收;②肿瘤位于桥小脑角池,与三叉神经根相连;③肿瘤沿三叉神经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生长;④颞下窝、翼腭窝肿瘤向中颅窝生长,卵圆孔、圆孔扩大;⑤肿瘤位于上直肌与眼眶之间,眶上裂增宽;⑥肿瘤边界清楚,CT呈不均匀等低密度,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5例三叉神经鞘瘤分为6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7例、颞下窝型1例、翼腭窝型1例和眼眶型1例.依据肿瘤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额颞断颧弓入路3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扩大中颅窝底入路4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例、乙状窦后和颞下经小脑幕联合入路1例、颞下窝入路1例、翼腭窝入路1例和额眶硬膜外入路1例.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三叉神经鞘瘤的理想方法,依据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为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汪志超  胡可明  张毅  陈康海 《医学信息》2010,23(6):1656-1657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分别采用SE序列T1﹑T2及STIR序列.结果 44例中,单椎体受累18例,多椎体受累26例,单纯附件受累8例,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平扫、增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12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MRI检查采用T2加权(T2WI)和T1加权(T1WI)序列平扫、3DT1加权加脂肪抑制(T1WI-FS)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做MRCP及MRA检查。结果 1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呈肝门部肿块样改变9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7例肿块呈逐渐强化,2例动脉期显示强化。9例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或呈截状,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3例。门静脉受累7例,肝动脉受累2例。结论应用MR多种显像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高,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Gruenlzig方法。结果:48例AMI的PTCA病人中,9例发生中重度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2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3例发生冠状动脉闭塞,3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3例放弃PTCA,1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者的操作技能,熟悉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和严密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诊治肠血管畸形出血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诊治肠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分别行肠系膜下、上及腹腔干动脉造影,对有病变的血管进行超选插管造影,经导管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环酸及明胶海绵止血,术中注意美蓝定位。结果:8例肠血管畸形出血3例位于空肠,位于盲肠、右半结肠各2例,1例位于乙状结肠。6例经注射垂体后叶素及止血环酸止血,2例经注入明胶海绵止血。结论:介入放射学对肠血管畸形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适应证的选择及影响PLD疗效因素。方法:采用藤皋军^(1)研究制的电动旋切式椎间盘切除器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结果:根据Macnad^(2)疗效评定标准。优82例,良33例,可31例,差8例。结论:适应证的选择及进针角度。方向、位置是影响PLD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SA深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71条)DVT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然后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结果:DVT的超声检查:髂静脉13条(18.3%),股静脉40条(56.3%),腘静脉38条(53.5%),胫前静脉11条(15.5%),胫后静脉22条(31%)和腓静脉9条(12.7%)。DSA静脉造影检查:髂静脉16条(22.5%),股静脉42条(59.2%),腘静脉41条(57.7%),胫前静脉38条(53.5%),胫后静脉47条(66.2%)和腓静脉35条(49.3%)。大腿DVT的两种检查的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小腿DVT的两种检查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SA静脉造影对小腿DV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