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迭代算法对超低剂量CT肺部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方案对胸部仿真体模行CT扫描。超低剂量方案:管电压分为80和100 kV组,每组分别采用10、15、20、25、30 mAs扫描。常规低剂量方案:120 kV、30 mAs。各方案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和迭代算法重建(迭代组)。比较各方案的肺组织噪声和有效剂量(E)。结果 管电流和管电压一定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8.070,P<0.05)。管电流一定时,80 kV时FBP组的肺组织噪声均高于100 kV时FBP组,80 kV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100 kV时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9~7.841,P<0.05)。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比,各超低剂量方案FBP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80 kV时10、15、2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100 kV时15、20、25、3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0~23.028,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15、20、25、30 mAs的E较常规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5.9%、71.0%、79.8%、70.4%、60.3%、50.2%、40.0%。结论 超低剂量方案(100 kV、10 mAs)迭代算法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当,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颈部CT扫描(平扫+增强)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平扫、增强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算法重建,对照组平扫、增强均采用固定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对两组平扫、增强图像均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翼外肌、脑组织的噪声值(SD)]。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E)。结果 实验组平扫、增强的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2.451,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2.056,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的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2.516、2.120、2.411、4.134、4.674、2.711、2.892,P<0.05)。两组平扫、增强图像翼外肌、脑组织的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灌注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相关性及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预测价值。方法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肺癌患者36例,将肺癌肿瘤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肿块动脉强化峰值(peak height,PE)与肿瘤MVD计数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并比较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与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患者各灌注参数及MVD计数之间差异,通过ROC法评价各肺癌灌注参数及MVD计数对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组患者肿瘤各灌注参数中肿瘤BF及MVD计数均较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患者升高。肿瘤BF、BV与肿瘤MVD计数呈正相关。结论肺癌灌注参数中血流量、血容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存在线性相关性,且肿瘤血流量、血容量及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倾向预测诊断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碘对比剂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收集行CTPA的受检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7人,女23人,年龄31~77岁,平均(55.1±8.4)岁,管电压80kV,碘海醇30ml(含碘量300mg/ml);对照组:男24人,女26人,年龄30~72岁,平均(54.3±7.1)岁,管电压100kV,碘普罗胺30ml(含碘量370mg/ml)。两组间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碘摄入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1,P>0.05)。实验组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336.6±41.0)HU、(15.0±2.5)HU]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36.2)HU、(10.4±1.5)HU],SNR(23.6±5.8)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8、0.660、1.061,P<0.05)。实验组、对照组ED分别为(1.8±0.2)mSv、(3.9±0.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05)。实验组碘摄入量(9.0g)较对照组(11.1g)降低了约18.9%。结论 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在CTPA中是可行的,能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6.
放射科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RMIS)是放射科日常管理职能和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是医学领域跨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 ,它既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分支 ,也是“金卫”工程和医疗事业发展“九·五”规划中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医学领域跨学科开发的重要课题。RMIS以CT(MRI)临床影像学诊断的文档信息和数据资料(诊断报告 )的计算机处理为主 ,辅助完成放射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信息及文秘资料的自主管理等项工作。RMIS自 1998年 10月陆续投入使用以来 ,有效地提高了我科医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和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和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11月我院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结束4周后分别行肺部肿瘤CT灌注扫描,并对患者病理切片行VEGF染色。比较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前和放疗后各灌注参数:血流量BF(blood flow,BF)、血容量BV(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TT(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S(permeability surface,PS)、肿块动脉强化峰值PH(peak height,PH)的变化,同时比较VEGF阳性表达组和VEGF阴性表达组各灌注参数变化值差异,以及放疗后肿瘤有效(完全或部分缓解)组与无效(稳定或进展)组各灌注参数变化值及VEGF表达差异,通过ROC法评价放疗前各灌注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的预测诊断价值,并对VEGF表达情况对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疗后近期疗效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后病灶评价为有效(完全或部分缓解)49例,评价为无效(稳定或进展)9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BF(t=6.282,P=0.000)、BV(t=5.230,P=0.000)、PH(t=3.954,P=0.009)值均较放疗前明显降低。VEGF阳性表达组患者肿瘤放疗前后BF(t=5.222,P=0.000)、BV(t=4.121,P=0.006)、PH(t=3.654,P=0.013)降低值较VEGF阴性表达组明显。同时放疗后评价为有效组肿瘤灌注参数BF(t=6.122,P=0.000)、BV(t=5.221,P=0.000)、PH(t=2.854,P=0.032)降低值均较无效组明显。VEGF阳性表达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缓解率较VEGF阴性表达组高(χ2=8.145,P=0.004)。ROC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流量BF(AUC=0.827,P=0.000)、血容量BV(AUC=0.887,P=0.000)不仅AUC>0.5,且与AUC为0.5的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中的BF、BV与VEGF对评价和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600例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评价,探讨一套适用于双螺旋CT扫描时理想的高压注射器增强条件.方法:使用MX Twin双螺旋CT机,ALF CT-9000前置式高压注射器.将600例患者分两组行增强扫描,第一组为不定条件组100例,第二组为设定条件组500例.扫描分区为头部、鼻咽部、颈部、胸部、肝胆胰脾、肾脏、盆腔.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结果:设置条件组500例,影像质量优者占87%,影像质量良好者占10%,影像质量差者占3%.结论:本文所选择的这套高压注射,应用于以螺旋CT增强扫描是可行的;进行增强扫描时,根据病人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参照正常标准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影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600例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评价,探讨一套适用于双螺旋CT扫描时理想的高压注射器增强条件。方法:使用MX Twin双螺旋CT机,ALF CT-9000前置式高压注射器。将600例患者分两组行增强扫描,第一组为不定条件组100例,第二组为设定条件组500例。扫描分区为头部、鼻咽部、颈部、胸部、肝胆胰脾、肾脏、盆腔。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结果:设置条件组500例,影像质量优者占87%,影像质量良好者占10%,影像质量差者占3%。结论:本文所选择的这套高压注射,应用于以螺旋CT增强扫描是可行的;进行增强扫描时,根据病人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参照正常标准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影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