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估不同温度的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对大鼠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仅做背部备皮处理,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及MEBO常温组大鼠均建立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模型,建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大鼠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冷敷组大鼠创面予以4℃水袋外敷30 min,每天1次;MEB0低温组大鼠创面予以4℃MEBO外涂,每天换药1次;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予以28℃MEBO外涂,每天换药1次。对比观察激光术前及激光术后即刻、12 h、24 h、7 d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结果激光术后,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66.740、106.100、91.080、70.860,P均=0.000,P均0.05),至激光术后7 d,正常对照组与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恢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P均0.05)。激光术后即刻、12 h、24 h,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冷敷组与MEBO低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激光术后7d,除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基本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冷敷组与MEBO低温组(P均0.05)外,其余各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鼠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会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常温(28℃) MEBO可加快创面愈合,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鼻腔癌放疗后继发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5年1月鼻咽、鼻腔癌放疗后诱发肉瘤的15例患者,总结分析其发病率、潜伏期、好发部位及治疗情况。14例采用根治性扩大切除并接受术后放疗40~50Gy。1例因鼻咽肿瘤侵犯广泛而采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70Gy),2例下颌骨骨肉瘤患者接受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放射诱发肿瘤的潜伏期为3~17年,同期发病率为0.24%(10/4057)。好发部位以鼻部为中心的颌面部。全组随访3年以上,1年、2年和3年以上存活率分别为80%(12/15)、40%(6/15)和20%(3/15),1例存活最长为7年。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继发肉瘤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选择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中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从而,对临床中慢性咽炎的治疗进行合理治疗进行指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74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74例患者显效35例(47.29%),有效30例(40.54%),无效9例(12.16%),总有效率为87.84%。结论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兼顾患者个体差异,综合分析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在治疗上首选放射治疗。但放射线照射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照射,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其中癌占主要部分,肉瘤的发病较少。而对于放射后肉瘤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放射线对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线对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减少放射性鼻窦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依条件筛选12例,按放疗前、放疗中期、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18个月,分4个阶段按同例同侧的原则采集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放疗前纤毛分布均匀、致密、整齐、运动方向一致。放疗中期纤毛排列紊乱、粗细不均、部分脱落或融合、失方向性,传输功能下降。放疗后3个月纤毛大多数呈倒伏状、排列紊乱、部分融合或断裂、脱落或粘连成簇状或顶端呈球状。放疗后18个月见纤毛再生明显呈致密生长,且数量显著增多,排列与方向较整齐并统一,纤毛传输功能进入恢复期。结论放射线对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形态可产生不同程度损伤,同步辅助治疗能有效减低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报告毛囊角化病合并皮肤蝇蛆病1例.患者女,68岁,头面颈部毛囊性丘疹60年余,左耳后皮肤破溃3d.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可见弥漫分布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上覆黄色及棕褐色痂;左侧耳廓后见一长约10 cm溃疡,表面脓血性分泌物渗出,溃疡深部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蛆虫.左面部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线对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精试验方法测定经筛选的46例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各阶段的糖精清除时间(SCT).在放疗前、放疗中(第4周)、放疗后(第8周)、后3个月(放疗结束后)、后6个月(放疗结束后)、后12个月(放疗结束后)、后18个月(放疗结束后)共7个阶段各受测1次获得SCT值.结果:46例患者在放疗前阶段测试SCT值最短为247 s,最长为601 s. 在放疗中第4周至放疗结束后18个月各阶段测试SCT值最长时间位于放疗结束后12个月,SCT值为903 s. 放疗前与放疗结束后18个月的SC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放疗前与放疗中第4周,放疗后第8周,放疗结束后3、6、12个月的SCT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线对鼻腔鼻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而性别和鼻腔侧别可能是次要因素. 测定NPC患者各阶段的SCT值可指导临床有效保护鼻腔鼻窦黏膜,减少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期间停止服用与抗过敏有关的中西药物。对照组50例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d,晨起半小时后口服。治疗组50例①温肺止流丹(黄芪、防风、当归、细辛、白芷、辛夷、牡蛎、炙甘草中药提纯颗粒)各一包。倒入200mL开水调匀,口服,1次/d。②穴位注射采用迎香、肺俞穴,各注射丹参针2mL,2次/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个月随访,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止流丹、穴位药物注射联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维持效应较单服西药长,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和瘘管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36例鳃裂囊肿或瘘管的临床资料,对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和对本病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36例经手术治疗均获成功,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首次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与瘘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对放射性鼻窦炎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每次服用加减沙参麦冬汤,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治疗,其他措施2组相同并做对比观察。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进行糖精试验,每组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取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治疗组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SIgA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SIgA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3.14±1.05mm/m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6.09±2.63mm/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为5.04±1.22mm/min,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治疗前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治疗后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较均匀,呈"9+2"微管结构。结论: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能加快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