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通过对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中的预见性。方法应用3.0T医用磁共振扫描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其他成像技术,对70例起病6 h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行MRI及SWI检查,动脉溶栓后48 h内复查CT或MRI。根据患者SWI上是否存在微出血灶将其分为微出血灶组和非微出血灶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性转化的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有脑微出血灶者23例(32.9%),主要分布于丘脑-基底节区。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动脉溶栓治疗后共7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微出血灶组6例,非微出血灶组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脑微出血灶分度与出血性转化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19,P<0.05)。结论脑微出血灶严重程度与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每次25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每次15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102例,脱落3例,最终99例纳入分析;对照组入组101例,脱落4例,最终97例纳入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90例/99例)和79.38%(77例/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4.31±0.57)和(4.82±0.69)分,血浆黏度分别为(1.51±0.29)和(1.75±0.32)mPa·s,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29±0.86)和(4.51±0.95)mPa·s,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7.85±1.31)和(8.26±1.43)mPa·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每天2次,间隔时间≥6 h,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4.36%(29例/39例),试验组为92.31%(36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Fib分别为(2.75±1.04)和(3.58±1.20)g·L-1,D-D分别为(0.71±0.34)和(0.98±0.39)mg·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7.42±10.28)×109/L和(165.35±11.47)×109/L,MPV分别为(10.41±1.21)和(11.98±1.35)f L,ET-1分别为(61.24±9.84)和(70.26±10.07)ng·m L-1,VEGF分别为(143.69±25.87)和(210.03±28.68)ng·m L-1,NO分别为(65.34±13.27)和(53.26±12.45)U·m L-1,NIHSS分别为(4.19±2.05)和(6.41±2.26)分,BI评分分别为(46.15±5.97)和(40.82±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头部不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缺损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白质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该院脑白质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P3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调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5/61)与对照组的4.92%(3/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92%(3/61)低于对照组的16.95%(10/59)(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白质病变可改善脑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效果显...  相似文献   
7.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