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来,我教研室陆续发现5例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患者,其感染虫体的数量均约在500条以上。最高的1例患者体内感染了9974条华支睾吸虫,是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活体计数最高者[1]。这5例患者均因被误诊而行胆囊切除术,并在术中或术后进行T型管引流时发现虫体。现将5例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的误诊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例华支睾吸虫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1~45岁。5例附表5例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患者的一般情况2驱虫方法与结果术后用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剂量16.6mg/kg,tid,3d一疗程。自服药当日起,从T型管收集引流虫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从小鼠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前体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IL-4对小鼠DC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分离,去除悬浮细胞,将贴壁细胞分为2组,第1组加入重组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第2组加入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培养.诱导的DC经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8~9d的培养,镜下随机取8个视野进行细胞计数,第1组细胞数量是85.38±3.42;第2组细胞数量是119.25±3.96,两组间DC数量有显著差异(t=3.19,P<0.05).且细胞纯度达90%以上,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或裙褶状突起.结论:用GM-CSF和IL- 4联合作用更能促进DC的体外扩增及分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脂质过氧化物 (L ipid peroxide,L PO)与衰老、炎症、缺血和再灌注综合症、某些肿瘤有密切关系 [1 ] 。但 L PO与寄生虫感染间的关系了解得甚少。据报道 [2 ] ,无论癫痫型和非癫痫型脑囊尾蚴病人 ,其外周血 L PO含量均明显增高 ,认为脑囊尾蚴病的病理过程中有 L PO参与。为探讨 L PO在华支睾吸虫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对3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实验组为经皮内试验及粪检虫卵证实 ,有临床症状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 ,共 30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7例 ,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0岁,黑龙江省依兰县人.因头痛、恶心、呕吐加重10d,于1998年5月20R人院.该患者曾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症状。10d前上述症状加重.每日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于入院前行头CT扫描及MRI检查,发现第四脑室明显扩张。囊虫免疫学检查陆性。门诊以第四脑室囊虫收入院治疗。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刮,瞳孔同圆,光反射灵敏。心肺正常,股平坦,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肌力V级.清理反射未引出。确诊为:“四脑室囊虫”。故于5月25日行枕部正中八路、四脑室囊虫摘除术。术中见正中孔内有一白色囊…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留学生英语水平高、发音不标准、知识水平及个体素质差异大、组织纪律性差等特点分析,提出在以下四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课堂互动;强调自主学习,侧重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素质,考察学习效果;采取赏识教育,及时提出期望进行鼓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黑龙江省桦南县庆发村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我们于2002-03-25~2002-03-29对500例村民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庆发村500例村民,其中男265例,女235例。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编号。后二位数字为家庭成员编号,如户主为01,配偶为02,子女依次为03,04等。前几位数字为检测的户数。 1.2 检测方法 ①肠道蠕虫,为了作虫卵计数以进行定量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粪便厚涂片法。如每片查得某种蠕虫卵数为A,孔中粪便量为Bmg,则换算为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A×…  相似文献   
7.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 ;计算机辅助 (Human Parasitology)属病原生物学范畴 ,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因此在致病方面侧重于临床与防治。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真正掌握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方法 ,对学生以后能否胜任临床工作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我教研室自 2 0 0 1年来 ,应用 Powerpoint、Authorware、Adobe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课件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 ,…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和扩增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将健康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分离,去除悬浮细胞,贴壁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IL-4和GM-CSF)继续进行培养,2周后,诱导的DC经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培养的DC表面有几个大而长的突起,具有DC的典型形态学特征.结论:小鼠骨髓细胞经贴壁处理后,加入细胞因子(IL-4和GM-CSF)进行培养是可行的,采用这种方法能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D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47例确诊、但未经药物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 ,参照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法 ,按照评分将其分成A ( 3~ 4分 ) 2 0例、B( 5~ 6分 ) 15例、C( 7~ 9分 )12例等 3组。用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 ,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2R )、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L)、血清白蛋白 (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IL-2R、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0 5 ,P <0.0 5 ,P <0.0 1) ,而IL 2含量明显减少 (P <0.0 1)。随着患者肝功能受累程度的加重 ,sIL-2R、IL-8、TNF-α含量依次递增 ,IL-2含量依次递减 ,A组和C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0 5 )。sIL-2R、TNF α含量与其TBL(r =0.3 3 1 P <0.0 5 ,r =0.5 18 P <0.0 1)及ALT (r =0.475 P <0.0 1,r =0.2 85 P <0.0 5 )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 (r =-0.3 19 P <0.0 5 ,r =-0.665 P <0.0 1)。 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血清IL-2、sIL-2R、TNF-α水平与肝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XPRT)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3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HGXPRT+ISA720实验组、HGXPRT+福氏佐剂试验组、ISA720对照组、福氏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等5组。HGXPRT(50 μg/200 μl)经小鼠后腿皮下免疫3次,间隔3周。每次免疫后2周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分析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于末次免疫后10 d,各组小鼠经腹腔攻击感染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05个,继而每隔1 d采尾血制薄血片,观察原虫感染的动态变化。 结果 重组蛋白HGXPRT经与佐剂乳化后免疫的小鼠均诱导出针对HGXPRT的体液免疫应答,3次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105以上,而两佐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未产生特异性抗体。经HGXPRT诱导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HGXPRT抗原。经约氏疟原虫致死株攻击感染后4 d,两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疟原虫感染高峰相比实验组提前1 d。HGXPRT+ISA720实验组平均原虫率(29.3%)明显低于ISA720对照组(70.0%)和空白对照组(70.0%)(P<0.05);HGXPRT+福氏佐剂实验组平均原虫率(51.0%)亦明显低于福氏佐剂对照组(60.7%)与空白对照组(70.0%)(P<0.05)。 结论 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对小鼠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的抗体能识别恶性疟原虫HGXPRT天然蛋白,并对疟原虫攻击感染后的小鼠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