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城市大气颗粒物、机动车废气、烟草烟雾等环境样品中,化学致癌物如致癌性多环芳烃总是与多种微量元素同时存在的,微量元素可能显著地影响这些环境样品对人群的致癌危险性。致癌性多环芳烃在生物体内经历了代谢活化和灭活过程,本文报告12种微量元素对大鼠芳烃羟化酶及谷胱甘肽 S—转移酶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喹烯酮能诱导HepG2细胞S期阻滞,引起DNA和染色体损伤。本研究旨在对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进行筛选和分析。方法:本研究对喹烯酮染毒后HepG2细胞和未染毒HepG2细胞进行了Agilent全基因组的表达谱芯片检测,应用Genespring软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DNA复制相关表达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芯片点样的41000个寡聚核苷酸片段中,喹烯酮染毒HepG2后,差异表达基因共1750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44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304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细胞周期、MAPK通路、DNA复制及DNA修复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经荧光定量PCR验证,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DNA复制相关基因的下降导致S期DNA复制的不完全性以及DNA损伤后引起的DNA修复,使得HepG2细胞在喹烯酮染毒后引起S期阻滞。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的结果为喹烯酮致HepG2细胞S期阻滞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作为NO生成前体,以0,1,2,4和8mg·kg-1ip给予大鼠,每日一次,连续5d,来研究外源性NO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A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药物代谢酶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体内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外源性NO能明显降低大鼠肝脏SOD,Cat,AH的活性和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P<0.05),并且高剂量组还能明显促进脂质过氧化发生(P<0.05),但对GSH-Px和GST的活性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探讨呋喃唑酮(furazolidoze,FZD)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机制。材料与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FZD(0.00、0.78、1.56、3.12、6.25、12.50、25.00、50.00μg/m1)作用HepG2细胞24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FZ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RT-PCR半定量检测S期关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随着FZD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当浓度超过6.25μg/ml时,细胞存活率下降显著(P〈0.0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各染毒浓度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动力学显示FZD在0~3.12μg/ml范围内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期细胞比例下降;RT-PCR结果显示FZD作用后p2J呈高表达,cyclinE,cyclinA和Cdk2表达量则不同程度下调。结论:FZD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且诱导s期阻滞,其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s期损伤关卡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喹乙醇诱导HepG2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探讨喹乙醇(olaquindox)对人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 材料与方法:用0、200、400和800μg/ml喹乙醇处理HepG2细胞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确定喹乙醇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子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DA)和双氢溴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并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DNA(mtDNA)和核DNA(nDNA)的损伤情况. 结果:随着喹乙醇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P均<0.01),呈时间-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浓度的喹乙醇作用细胞24 h后,随着喹乙醇浓度的增加细胞内ROS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Ψm明显降低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喹乙醇能引起HepG2细胞mtDNA和nDNA损伤(P均<0.01),且mtDNA损伤程度显著高于nDNA,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喹乙醇在体外实验中,可诱导HepG2细胞线粒体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喹乙醇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200、400、800μg/ml)的喹乙醇染毒HepG2细胞24 h和800μg/ml喹乙醇染毒HepG2细胞不同时间(0、0.5、1、2、4、6、12、24 h)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和p38总蛋白的表达情况,以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反映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分别采用0、10、20μmol/L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HepG2细胞1 h后,再用800μg/ml喹乙醇染毒24 h,采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着喹乙醇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HepG2细胞的p38磷酸化蛋白表达量逐步增加,其中800μg/ml喹乙醇染毒细胞24 h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38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10、20μmol/L的SB203580对喹乙醇诱导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4%±2.83%、40.2%±3.98%,较喹乙醇对照组(23.1%±3.59%)明显升高(P0.05)。结论:喹乙醇能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且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抑制喹乙醇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喹乙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喹乙醇诱导HepG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将0、200、400、800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抗氧化酶/物的变化;另设800μg/ml的喹乙醇作用于HepG2细胞3h后,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00μg/ml)、过氧化氢酶(CAT)(100μg/ml)及SOD(100μg/ml)+CAT(100μg/ml)分别作用细胞3h的各实验组,采用分子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DA)检测各组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喹乙醇作用HepG2细胞24h后,细胞总ATPase、Na+K+-ATPase及Ca2+Mg2+-ATPase和细胞内SOD、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0.05或P〈0.01),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内CAT活性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无剂量-效应关系,而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随喹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经喹乙醇(800μg/ml)处理细胞后,再分别用CAT、SOD及SOD+CAT处理的各组,其ROS含量与单纯喹乙醇(800μg/ml)组相比分别减少80%(P〈0.01)、40%及95%(P〈0.01)。结论:喹乙醇可使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且产生的ROS形式以H2O2为主。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研究野生型和179位残基突变型p53基因在HELF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探讨p53基因的179位残基突变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野生型p53(pcDNA3-wtp53)和179位残基突变的突变型p53(pcDNA3-mtp53)转染HELF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53基因转染后HELF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野生型p53表达的上调使HELF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体积减小,并下调cyclin D3、cyclin E、Cdk2和Cdk4的表达,同时上调p21的表达.而179位残基突变的突变型p53表达的上调则促进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换,同时细胞体积增大,上调cyclin A和Cdk4的表达.结论:p53的179位残基突变对于HELF细胞cyclin A和Cdk4的表达有诱导作用,并可能借此促进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多粘菌素E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18-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并以重金属Cu^2 作为筛选因子,获得一株遗传稳定且多粘菌素E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45%的菌株。对该菌株再采用亚硝基胍(NTG)诱变,以缬氨酸结构类似物α-氨基丁酸作为筛选因子时得到一株产量提高34%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