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理情况分为动脉-动脉栓塞组(同一血管支配区存在单发皮层梗死或多发梗死)、穿支动脉受累组(豆纹动脉和脑桥旁支动脉供血区病变)。动脉-动脉栓塞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7~75岁;穿支动脉受累组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6~76岁。两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HR-VWI检查,统计HR-VWI颅内动脉硬化检出情况,对比两组颅内动脉改变情况、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相关指标,采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指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R-VWI、DSA检查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75/80)、100.00%(8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WI检查颅内动脉硬化诊断狭窄程度Kappa指数(0.911)较高(P<0.05)。经HR-VWI检查,动脉-动脉栓塞组血管壁厚度为(0.42±0.08)mm、管腔内径为(2.28±0.64)mm、管腔面积为(4.51±1.28)mm2,穿支动脉受累组分别为(0.40±0.16)mm、(2.25±0.61)mm、(4.45±1.12)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斑块位置、重构形式、重构指数、强化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98、23.978、2.295、17.890,均P<0.05)。结论 H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管壁结构及斑块形态相关信息,对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心律失常或心电信号异常消失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与进行心电图编辑后图像质量进行对照。结果:38例中检查前发现心律失常6例,4例房性早搏,2例偶发性室性早搏,在扫描过程中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18例,房顫2例,1例为扫描过程中突然出现心电信号脱失。心电编辑前可评价冠脉节段占84.01%,心电编辑后可评价冠脉节段占93.08%,对心电图编辑前后可评价、不可评价冠脉节段运用2检验,得出P<0.05。结论:心电图编辑软件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增加检查成功率,扩大无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MRI(high resolution MRI,HR-MRI)在脑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13例,年龄22~75(58.4±6.00)岁,合并高血压者63例、糖尿病者44例、高脂血症者27例、心房颤动者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及HR-MRI影像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t、秩和检验。结果 80例脑梗死患者中,52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MCA),28例为基底动脉(BA)。MCA狭窄患者位于背侧壁、下侧壁的斑块占比较高,BA狭窄患者的斑块则位于腹侧壁、背侧壁较多,两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1,P=0.020)。责任血管为MCA的患者,多为皮层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责任血管为BA的患者,多为桥旁脑梗死、小脑半球梗死。80例患者中,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别为52例、18例、10例,其斑块强度逐渐降低,早期患者的斑块2级强化占比最高(χ2=26.510,P<0.001)。结论 HR-MRI可清晰识别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患者发病至检测的时间越短,其斑块强化程度越高,HR-MRI影像对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视频脑电图(VEEG)临床诊断效果,探究3D高分辨率MRI在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疑似癫痫患者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5.22±7.35)岁。所有患者均行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高分辨率MRI和VEEG对癫痫病诊断一致性、病灶定位检出率、丘脑患侧和健侧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大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8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73例阳性,7例阴性,3D高分辨MRI诊断癫痫准确率为96.25%(77/80),Kappa值为0.78,VEEG诊断癫痫准确率为97.50%(78/80),Kappa值为0.84,二者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均>0.75);3D高分辨MRI检测单侧病灶准确率为96.67%(58/60),双侧病灶为76.92%(10/13),VEEG检测单侧病灶准确率为98.33%(59/60),双侧病灶为92.31%(12/13),两者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受累患者健侧FA值和ADC值均显著小于患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高分辨MRI对癫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可用于病情诊断、术前参考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