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825例,其中单纯CABG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疾病结构的改变,脑部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相当一部分的缺血性疾病是因为颈动脉狭窄所致。临床研究表明,大约50%的脑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对合适的病例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对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5例杂交手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的经验。方法 2009.3~2010.12共15例法洛氏四联症进行了杂交手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2.7±4.8(5~22岁),体重30.5±11.9(16~53Kg)。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无围术期死亡。手术包括体肺侧枝封堵+法四根治共11例,体肺侧枝封堵+右室双出口根治1例,体肺侧枝封堵+体肺分流术1例,体肺侧枝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法四根治1例,法四根治术后室缺补片预留孔封堵1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是简单安全有效的,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2 例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经验,评估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2 年10 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12 例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 例,女性7 例,年龄18~56(34.2±13.5)岁.动脉导管肺动脉侧直径(19.2±4.5)mm,肺动脉收缩压(92.4±5.8)mm Hg,使用支架直径(34.8±3.0)mm.术后随访(17.8±10.5)个月.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11 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 例术中预留5 mm 残余分流.随访显示11 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肺动脉压明显下降,1 例残余分流为双向分流.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萧明第  肖亦敏  薛松 《上海医学》2003,26(3):186-187
目的 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评价其疗效。方法  2 0 0 2年4~ 7月 ,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5例 ,其中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3例 ,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2例。术前患者均经血气分析、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氧饱和度为 (78.7± 3.0 ) %。结果 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 ,均顺利出院。术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至 (93.9± 0 .9) % ,紫绀症状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住院费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5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收治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5~63(47.2±11.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增强CT、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等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Sun’s手术29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17例,主动脉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Ⅰ期)+Sun’S手术(Ⅱ期)+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Ⅲ期)1例。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320.6±77.3)min,体外循环时间(190.4±63.4)min,心肌阻断时间(123.2±45.1)min,低温停循环时间(28.2±11.1)min,住院时间(13.4±4.2)d。死亡2例,死亡率为3.9%,其中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死亡1例。并发症包括出血、截瘫、瓣周漏、胸骨哆开各1例,内漏2例。术后随访49例,随访时间3~48(25.3±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发生于左心室的肿瘤更为少见.最常见的心脏肿瘤为心脏黏液瘤,好发于左心房;其他心脏腔室的肿瘤较为少见,且大多为转移性肿瘤[1].现就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一例左心室肿瘤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有动脉导管未闭178例,其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者32例。32例中2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1例接受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疗效等情况。结果32例患者无死亡。外科治疗组发生15例并发症,包括8例低血压,2例术后再通(后行二次手术修补),2例快速心房颤动,1例肺不张,1例乳糜胸,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介入封堵组发生1例溶血。Doppler超声测外科手术组术后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4·3±5·1mmHg,介入封堵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5·5±12·4mmHg。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较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于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仍应用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9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9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的难点,总结围术期处理的要点,以提高CABG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行CABG 970例,其中停跳下行CABG 394例,不停跳下行CABG 382例,单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30例,CABG TMLR 50例,CABG 瓣膜手术67例,CABG 室壁瘤手术41例,CABG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CABG 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 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 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平均冠状动脉搭桥数量为(2.8±1.0)支。住院期间死亡37例,病死率为3.8%。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合理地开展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胸主动脉瘤的微创疗法,这一以微创为特点的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胸主动脉瘤的诊疗模式发生巨大变化。1991年,Parodi等最先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1994年,Dake等。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治疗。1997年,景在平等。在我国率先进行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1998年进行了胸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其后此项技术发展迅速。现结合近期文献对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