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分为内治法、外治法两个部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雷公藤治疗伴有瘙痒的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沙利度胺及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组均外用我院院内制剂硅乳膏,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雷公藤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和病原菌的流行趋势。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间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取患处皮屑、毛发、指(趾)甲等标本以KOH涂片进行显微镜下检查,镜检阳性者列入统计资料。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入分析的10011例浅部真菌病,其中股癣占据首位,共4370例,占总数43.7%;其次为体癣1909例,占总数19.1%;分离出病原真菌7100例。包括红色毛癣菌5045株(71.0%),占第1位,其次为马拉色菌,共594株(8.4%)。结论天津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的分布大体符合国内流行趋势,但具备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的皮肤镜下特征。方法比较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门诊38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的皮肤镜下和肉眼观察的特征。结果肉眼下22.15%皮损可见Wickham纹,皮肤镜下47.47%皮损见清晰的Wickham纹,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ckham纹皮肤镜下呈水晶白色,中央为黄褐色无结构区域。可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形成的黄白色类圆形结构,其间以黄白色Wickham纹连结。血管改变为红点或Wickham纹周围放射状红线。结论皮肤镜可作为扁平苔藓临床有效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鳞屑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黄红色鳞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为特征。毛发红糠疹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功能障碍、维生素A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创伤、预防接种等有关。因本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缺乏统一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外用药及系统用药、物理疗法、中医中药,目前比较流行的为生物制剂,现对此病的病因及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全身瘙痒3个月余,伴紫红色斑块2周。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伴少量脱屑,未予重视,1个月前胸背部出现红斑、丘疹,境界清楚,就诊于外院,考虑"玫瑰糠疹"。予口服药及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瘙痒症状缓解,皮损未见好转,皮疹逐渐发展至全身。2周前,皮疹颜色由红色加深至紫红色,并出现全身肿胀,以四肢为著,四肢近肢端紫红色斑基础上出现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酮康唑与奈替芬、特比萘芬联合对224株临床分离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M27-A和M38-P方案,药物单独与联合应用时的MIC值均为与对照孔相比较超过8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FIC<1表示有协同作用,1≤FIC<2表示有相加作用,FIC≥2表示有拮抗作用。结果三种药物对224株受试菌的MIC值比较,特比萘芬优于萘替芬,萘替芬优于酮康唑,联合用药优于单用特比萘芬、酮康唑、萘替芬(P<0.05)。结论酮康唑与奈替芬、特比萘芬联合应用对浅部真菌病致病菌具有有效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最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该文针对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评价及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因全身红斑、水疱及糜烂伴痒痛5d于2011年5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因"妇科病"自行口服某药业所生产花红片(主要成分白花蛇舌草、鸡血藤、菥蓂等)每日3次,每次3片.入院前5d,患者全身出现散在红斑、水疱,伴痒痛感,口腔、外阴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发热38.5℃.于当地医院连续3d口服泼尼松30 mg/d治疗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