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L。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FasL阳性32例(76.2%),而正常膀胱粘膜FasL呈阴性表达(P<0.01),FasL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有关(P<0.05)。结论: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 膀胱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大于2.0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Olympus V5)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0 cm的肾结石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预先留置F5双J管1~2周。术中先用F8.0/9.8输尿管硬镜留置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输送鞘,再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尽可能将结石粉末化,直径大于3 mm的结石碎屑尽可能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 43例患者结石长径2.0~3.2 cm,平均2.4 cm。一次进镜成功率95.3%(41/43),2例因输尿管腔狭小未能一期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8 min。术后3例出现寒战、发热等感染症状,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4 d,平均3.2 d。术后12周随访,结石清除率86%(37/43)。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0 cm肾结石,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高龄、孤立肾、既往有切开取石或经皮肾镜术后复发肾结石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病理形态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T24细胞,通过皮下接种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并于肿瘤生长至直径0.2~0.3cm、0.5~0.8cm、1.0~1.5cm时切除肿瘤,利用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CD31阳性细胞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动物接种后7~10天可见肿瘤生长,4周时肿瘤直径可达1cm以上,此后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切片HE染色可见肿瘤形态与人体肿瘤存在一定差异;较大肿瘤表面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及中心坏死液化。直径0.2~0.3cm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小于较大体积肿瘤(P<0.01)。结论:动物模型肿瘤与人体肿瘤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有待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肿瘤。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BCG及CpG-ODN刺激后具有典型DCs的形态及表型,IL-12含量均明显增高(P<.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含量BCG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1),而CpG-ODN组刺激DCs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non-CpG-ODN刺激DCs后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CpG-ODN刺激DCs引起的IL-12升高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 CpG-ODN可诱导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对Th2型细胞因子IL-10影响很小,比BCG更能调节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可能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GFP-BRP44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初步预测BRP44的功能.方法 构建BRP44与GFP的融合表达真核载体,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高表达该基因的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BRP44进行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 成功构建GFP-BRP44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RP44融和蛋白在LNCaP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有表达.与单纯GFP相比,融合蛋白在细胞质的表达相比细胞核更强.功能预测提示基因BRP44可能是一个受oct-1等转录因子调控,主要在细胞线粒体发挥基因调节作用的可溶性蛋白.结论 BRP44蛋白可能主要在细胞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预警诊断和病因诊断对指导早期干预治疗有重要价值,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白细胞介素18已被证实是一种诊断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但其在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预测及病因诊断的意义方面尚未见报道.目的:评价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预警诊断和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71例患者肾移植后的第1个24 h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根据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肾功能迅速恢复组(n=41)和早期肾功能异常组(n=30),将早期肾功能异常组按病因分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组(n=18)和急性排斥反应组(n=12),按肾功能恢复形式分为缓慢恢复组(n=16)和延迟恢复组(n=14),观察尿液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移植后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8均明显升高,但早期肾功能异常组明显高于迅速恢复组.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肾功能异常组自细胞介素18明显高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的肾功能异常组(p<0.01),两组尿NGA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缓慢恢复组尿NGAL水平较延迟恢复组高(p<0.01),两组尿白细胞介素1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18可作为预测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8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病因诊断,而NGAL的升高除了诊断移植肾功能异常外,还可能成为预测肾功能恢复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伤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阴茎海绵体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年龄28~47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为粗暴性交9例,硬物砸伤1例,骑跨伤1例,斗殴致伤1例。12例均急诊行阴茎折断修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26个月,发生1例阴茎勃起后疼痛,1例尿道狭窄,1例勃起功能障碍,均经恰当的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内恢复。结论:急诊手术是外伤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恰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尼卡地平对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对肾移植受者血压和环孢素A(CaA)全血谷值浓度的影响。方法:试验组62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的受者服用尼卡地平,服药前后作自身对照;23例受者服用硝苯地平作为对照组,以CsA全血谷值浓度、CsA剂量、肌酐、血压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受者服用尼卡地平后CsA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与服用尼卡地平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6个月后环孢素剂量A减少达34.2%,对血肌酐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卡地平用于肾移植术后能有效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并可提高CsA血药浓度,减少CsA用量和费用,并不增加CsA的毒性反应。尼卡地平与CsA合用可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要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筛选和扩增已成为关键环节。 目的:拟建立稳定高效的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 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骨骼肌,采用XI型胶原酶、Dispase和胰酶消化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记录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原代肌源性干细胞体积较小,贴壁缓慢,折光性较好,多呈球形、梭形或纺锤形,增殖缓慢。传代培养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血清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以1×109 L-1密度接种时活细胞数量最多,为适宜接种密度,传1~4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ca-1(+),证实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了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并成功扩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分类方法与标准.方法 1993年12月至2009年2月行肾移植术1313例,发生尿瘘102例(7.8%).根据尿道损伤分类原理,按照尿瘘病因、部位、数量及病变程度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2类.结果 102例中单纯性尿瘘81例,占79.4%.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7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20.6%.其中瘘口部位于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坏死段>2 cm 6例.保守疗法治愈34例(33.3%),手术治愈68例(66.7%).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为尿瘘导致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诊治"五步流程"制度,将其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可使尿瘘诊断更加细致及规范化,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