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胃饥饿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初诊未经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T评分<-2.5)参加了研究,共纳入320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受试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78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不合并代谢综合征242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饥饿素和骨代谢指标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研究对象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组(OPMS)的身高、体重、BMI、血糖、腰椎(L1-L4)、三酰甘油、血糖、总胆固醇、股骨颈骨密度、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和胃饥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呈负相关;和P1NP和β-CTX水平呈正相关,但与三酰甘油、血糖和总胆固醇不相关。结论血清胃饥饿素水平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降低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年获得性血友病A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老年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未发现明显基础疾病,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及既往史,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和关节腔内积血,实验室检查aPTT延长、FⅧ:c降低及FⅧ-Ab阳性,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结论对有明显出血倾向、伴aPTT延长且1:1正常血浆不能纠正、常规补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效果欠佳的老年非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应高度警惕获得性血友病A,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地抑制FⅧ-Ab产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对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欠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1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6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1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胰岛素用量>0.7 IU/kg)治疗1周,血糖仍不达标,对照组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周随访,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INS)、C肽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低血糖反应、药物过敏、血压一过性升高、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用于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体重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减轻,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在全世界及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据WHO预测,2025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将居世界前3位,因而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已成为世界学者嘱目的课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达60%-70%,目前还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2004-2005年,笔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 患者360 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 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 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 个24 h 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①各组3 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24 h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和Asp30 组LAGE、MAGE、CV 及CV-FPG 高于Asp+Det 组,Nov50R 组LAGE、CV 及CV-FPG 高于Asp30 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 或Nov50R 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感染相关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其他市级医院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住院DKA患者和本院同期住院糖尿病(DM)患者(无DKA、无感染)50例(记为DM对照组)为对象,根据DKA患者有无感染分为DKA感染组(n=100)和DKA无感染组(n=100),观察DKA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同时比较各组感染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评估感染相关指标在DKA合并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DKA感染患者100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21株,革兰阴性菌77株占63.64%、革兰阳性菌42株占34.71%、真菌2株占1.6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7.50%,链球菌对红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高达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DKA感染组和DKA无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3.26±1.45)×109/L、(83.65±8.40)%、(3.15±0.22)mg/L、(0.83±0.08)μg/L、(226.15±32.65)ng/ml、(106.42±10.64)ng/L和(12.65±1.39)×109/L、(77.46±7.49)%、(1.30±0.13)mg/L、(0.32±0.03)μg/L、(123.75±12.38)ng/ml、(81.04±8.11)ng/L均高于DM对照组,且DKA感染组高于DKA无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IL-6、TNF-α联合检测预测DKA感染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98、95.01%、96.07%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DKA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敏感,此外中性粒细胞、CRP、PCT、IL-6、TNF-α联合检测对DKA感染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的60例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病史、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患者血清瘦素、hs-CRP及脂联素的水平,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清瘦素、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脂联素与瘦素呈负相关(P<0.05),脂联素与BMI、血脂、HOMA-IR、hs-CRP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BMI、血脂、HOMA-IR、hs-CRP呈正相关(P<0.05),hs-CRP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患者的病程与瘦素水平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hs-CRP及脂联素水平与T2DM患者病程、BMI、血脂等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羟丁酸(β-HB)、乳酸(LA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监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其他市级医院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住院患者中100例DKA合并感染者设为DKA感染组、100例未合并感染的DKA患者设为DKA无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DM组。入院后抽取各组血液样本,经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Lp-PLA2水平,经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清β-HB水平,经酶显色法测定血清LAC水平,并给予DKA感染患者补液、降糖、纠酮、纠酸等基础治疗。统计3组、不同病情程度DKA感染者、DKA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指标与DKA感染病情程度间的关联性。结果 ①3组血清指标:DKA无感染组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高于DM组,DKA感染组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高于DKA无感染组(P<0.05)。②不同病情程度DKA感染血清指标:中度患者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高于轻度,重度患者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高于中度(P<0.05)。③DKA感染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治疗后DKA感染组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④关联性: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与DKA感染病情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与DKA合并感染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通过检查血清β-HB、LAC、Lp-PLA2水平,可为评估感染程度、对症治疗提供循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