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入3 h,d1;DDP 25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入dl~d3。21~28 d为1周期。化疗2~4周期,观察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本组76例患者均完成2~4周期治疗,其中CR 3例,PR 33例,SD 34例,PD 6例,有效率(CR+PR)36例(47.37%),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占100.0%(76/76),Ⅲ、Ⅳ度反应仅占21.05%(16/76);血红蛋白下降患者占28.94%(22/76);胃肠道反应占57.89%(44/76);疲乏无力发生率56.58%(43/76);脱发占15.79%(12/76)。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是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可耐受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在肺癌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肺癌骨转移患者124例,按照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吗啡缓释片止痛治疗,骨转移灶放疗30GY/10F/2W,静滴唑来膦酸4mg加NS 100 ml,1次/月,共6次.结果 放疗结束时患者NRS、KPS评分、体重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肺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旨在进一步揭示PPARγ抑制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给予不同浓度RSG作用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PARγ、VEGF mRNA的表达。结果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549细胞存在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RSG呈浓度依赖方式上调PPARγ的表达;1.25μmol.L-1RSG处理组VEGF mRNA表达明显下调,10μmol.L-1RSG下调作用最强,≥20μmol.L-1RSG下调作用减弱,100μmol.L-1RSG对VEGF mRNA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PARγ阻断剂GW 9662明显减弱了RSG下调VEGF的作用(P<0.01或P<0.05,n=6)。结论PPARγ的活化可抑制肺腺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部分PPARγ途径下调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提示PPARγ可能是肺腺癌血管生成治疗的1个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肝转移患者38例,采取吉西他滨第1d、8d静脉滴注,第1~14d口服卡培他滨,1个周期21d,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CR 0例,PR 8例,SD 13例,PD 17例,有效率(CR+PR)为55.26%.38例患者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4.21%(32/38).血小板发生率44.73%(17/38).腹泻发生率42.11%(16/38).恶心呕吐发生率34.21%(13/38).口腔炎发生率26.32%(10/38).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1.05%(8/38).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8.42%(7/38).静脉炎发生率7.89%(3/38).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与亚叶酸钙、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XELOX方案组(28例):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1000mg/m2,Bid,口服,d1~14;奥沙利铂(oxaliplatin)130mg/m2,静脉滴注,持续2h,d1;21 d为1周期。FOLFOX4方案组(28例):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点滴2 h,d1;醛氢叶酸200 mg/m2,静脉点滴2 h,d1、2;氟尿嘧啶400 mg/m2,莫非氏管静脉推注d1、2;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持续滴注(化疗泵),持续22 h,d1、2,14 d为1周期。结果 XELOX组总有效率(RR)50.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7.0个月;FOLFOX4组RR为46.4%,TTP为6.8个月;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中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FOLFOX4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FOLFOX4组。结论 XEL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与FOL-FOX4方案相当,但XELOX方案用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多西他赛(泰索帝)每周给药方案和3周给药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多西他赛每周组)和对照组(多西他赛3周组).实验组: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入,d1、d8、d15;顺铂(DDP)75 mg/m2,静脉滴入,d1;对照组: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d1;DDP 80 mg/m2,分3次于d1、d2、d3,静脉滴入,28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实验组有21例患者部分缓解,占全部入组病例的38.18%,高于对照组3周方案有效率31.58%(18/57),其中鳞癌有效率50.00%(12/24)明显好于对照组34.62%(9/26),P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远期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按入选标准选择2002年3月~2004年3月我科收住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8例,其中介入治疗有123例(A组),全身静脉化疗有125例(B组).随访1~3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55%、47.15%和18.70%;B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9%、24.19%和12.90%,A组生存率均高于B组,其中A组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年生存率A、B组(P=0.262)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方面A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p=0.002)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介入治疗较全身静脉化疗的毒副反应轻.结论 介入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泽菲(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疗效和毒副反应及生存期.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局部晚期NSCLC患者214例,其中GP方案组108例,NP方案组106例.随访1~3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GP方案组108例病例中,近期总有效率(RR)为53.7%,较NP方案组的47.17%高,且鳞癌(60.00%和54.72%)疗效好于腺癌(46.67%和42.55%),但近期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9%、46.91%和17.60%,明显高于NP组53.18%、29.97%和14.29%,P<0.05;但两组3年生存率(17.60%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GP方案组毒副反应主要是血小板下降和过敏性皮炎,而NP方案组主要是静脉炎和神经毒性,其他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泽菲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疗效且毒副反应低,对于老年患者是可以耐受的,可作为一、二线用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中央型肺癌患者11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泽菲1000mg/m^2或盖诺NVB30mg/m^2及顺铂(DDP)50mg^/m^2。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中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者18例,胸痛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手术后并发穿刺部位血肿5例,恶心呕吐98例,发热39例,皮疹等皮肤过敏6例,Ⅲ-Ⅳ骨髓抑制12例。结论介入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实施整体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为联合治疗组(30例),同期进行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为化疗加靶向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比例和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86% vs 60%,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2% vs 56%,P>0.05)。治疗后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联合治疗组明显轻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P<0.05),治疗后体力食欲改善明显(P<0.05)。结论: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