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3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体检时间均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观察对象同意的情况下,所有儿童均进行全血钙、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将单纯全血钙检查结果划分为全血钙组,单纯BALP检测为BALP组,全血钙联合BALP检测称之为联合组。将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BALP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LP组中,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钙组中,不同年龄间和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组的检出率为52.11%,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4.74%,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BALP>250U/L患儿的夜惊、多汗、枕秃、颅骨软化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200~250U/L患儿(P<0.05)。结论对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方式相较于单纯全血钙检测的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白细胞介素-6(IL-6)、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183乳腺良性疾病与8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F-PSA、IL-6、CEA、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组F-PSA、IL-6、CEA、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与健康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疾病与健康女性对照组F-PSA、IL-6、CEA、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血清F-PSA、IL-6、CEA、CA153评价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1.5%、87.9%、41.5%、61.3%。特异性为45.7%、23.8%、40.3%、93.2%,联合检测血清F-PSA、IL-6、CEA、CA153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1.5%、特异性为88.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F-PSA、IL-6、CEA、CA153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免疫浊度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免疫浊度法反应体系;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免浊度法疫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0~6 h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情况,并与Sandwich-ELISA法进行比较;比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免疫浊度法具有与Sandwich-ELISA法相似的检测效果,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6);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和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相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与ELISA法相比,免疫浊度法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压力测试后血液中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方法 选取该院49例1周内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单车运动压力测试,采集开始运动测试时的血液样本测试IMA作为基线水平,5 min后再次采样测试IMA水平.结果 49例患者中,有2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有冠状动脉狭窄,另外24例(非冠状动脉疾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而IMA水平在基线水平与运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基线水平分别为(70.7±7.2)U/mL、(72.5±6.4)U/mL,而运动后水平分别为(74.1±5.1)U/mL、(75.8±6.8)U/mL,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对比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后IMA水平变化值两组分别为(5.4±3.5)U/mL、(4.7±7.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阳性组(16例)与心电图阴性组(33例)IM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在运动测试中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免疫浊度法反应体系;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免浊度法疫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0~6 h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情况,并与Sandwich-ELISA法进行比较;比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免疫浊度法具有与Sandwich-ELISA法相似的检测效果,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6);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和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相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与ELISA法相比,免疫浊度法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间接ELISA法检测抗-HCV诊断试剂盒的灵敏度,将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巯基乙醇(2-ME)的包被液对HCV重组抗原的固相化,与不加入上述上述两种化学物质的包被液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包被液中加入适宜浓度的SDS和2-ME,有效的提高了间接ELISA检测抗-HCV试剂的灵敏度,而试剂的特异性则保持不变,优化了临床标本的反应模式。在包被液中同时加入SDS和2-ME,有效的改变了HCV重组抗原的包被效果,优化了抗-HCV诊断试剂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院检验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依据《GB/T 21415-2008/ISO 17511:2003》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该医院检验科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IRMM ERM AD 454,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 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结果通过该医院自建的溯源流程实验,证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的产品校准品与IRMM ERM AD 454之间存在互通性,按照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得到产品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赋值表示为135±5U/L。结论该医院检验科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修正,提高了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β-HCG中钩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β-HCG浓度变化,对早期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病情的治疗、观察具有重要价值,而且β-HCG的水平可用于妊娠结局的预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β-HCG中出现钩带(HOOK)效应的情况,我们对采用该法检测的887例血β-HCG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BTLA的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谱,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例数为9例,无效为11例;观察组有效例数为15例,无效为1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清中BTLA为(89±13)μg/L,治疗后为稍微升高,为(11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BTLA为(78±11)μg/L,治疗后为(140±13)μg/L,明显升高。结论 BTLA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水平降低,糖皮质激素可上调其表达,BTLA的升高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转归,可作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