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电视胸腔镜下(VATS)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现已成为VATS最成熟与最具优势的术式。我院自2008-07~2011-02,采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86例。通过手术时间、失血量、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取得满意的效果。与传统术式采用“三孑L法”相比,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确实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治疗理念在肋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10~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0例肋骨骨折手术的患者,男5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65±6.87)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快速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手术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快速康复治疗组术后24h疼痛评分较常规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康复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36±1.08)h,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的(8.63±1.4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快速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快速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治疗理念应用于肋骨骨折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能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自从1967年人类完成第一例同种心脏移植手术以来,心脏移植在全世界己广泛开展.众所周知,离体心脏失去血液供应,虽然通过使用低温、心跳停搏液能部分地减少能量需求,纠正能量失衡,使线粒体在较低的氧分压下也能发挥功能,保待酶特定的活性及细胞内稳态,但还是会产生全心肌缺血,表现为结构、代谢、机能方面的改变,引起心肌的损伤,如缺血超过一定时间甚至可以发生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因此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抗心肌缺血的方法,并进而延长离体心脏的保存时限,提高心脏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例1,女,58岁。因咳嗽、发热、盗汗1月,加重伴气促5日于2008年4月23日入院。1个月前出现咳嗽、盗汗,未引起重视,近5日症状加重并伴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拍片后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入院查体:T 38.3℃,P 92次/min,R 24次/min,BP 125/80mmHg。右侧呼吸运动弱,叩诊呈浊音,右肺听诊呼吸音减弱。肝大肋下可触及。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用无抓持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09~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10.0)岁。其中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15例,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6例、肺肿物切除15例,肺大疱切除术40例,胸膜活检8例。结果:84例均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且肺叶切除患者应用无抓持技术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11±0.5)个。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为(3.2±2.2)d,术后住院(9.0±2.3)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使用无抓持技术是可行的,能减少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并且可以保证术野的清晰干净,同时能减少对肺部的过分钳夹及牵拉损伤,更符合单孔胸腔镜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组病例术前给予病人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进行必要的食管冲洗及口腔护理,术后采取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并保持有效的胃肠战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等措施预防吻合口瘘。结果:通过上述预防性的护理措施,392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发生率仅为4.2%,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水平。结论:通过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地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