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水平变化与影响。方法选取92例CHF患者为心力衰竭组,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Ⅰ级组26例,Ⅱ级组23例,Ⅲ级组22例,Ⅳ级组21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s-cTnT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的hs-cTnT、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hs-cTnT、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hs-cTnT、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之间的LADd、LVE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中的心功能代偿亚组(Ⅰ级组)的LADd、LVEDd、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无论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其血清hs-cTnT水平增高,并与心力衰竭程度及NT-proBNP呈正相关,hs-cTnT能较好地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检测CHF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CHF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果糖胺及空腹血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416例脑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分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411例作为对照,观察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升高的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果糖胺升高和果糖胺、空腹血糖均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血性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和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升高以出血性卒中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知晓水平、熟悉水平、顾问水平、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制备一种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制剂(HBV-STF),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从人HBsAg阳性胎盘中制备了HBV-STF,并对其理化性质、免疫学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初步的临床试用.每批样品经无菌试验、热原质检查、动物安全性试验等均符合药典要求.本品最大紫外吸收光谱在256±2 nm处,E260nm/E280nm比值大于2.7.其水解氨基酸含17种.对人T淋巴细胞E受体的激活试验结果显示,HBV-STF的Ea-RFc平均增高率在83.47%~103.48%之间,抗原特异性皮肤试验表明HBV-STF能刺激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小鼠跖趾部皮肤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对HBV-STF的初步临床试用也取得明显效果,显示HBV-STF是一种可用于治疗乙肝的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诱导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rhIL-10,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caBer、NCIS446、U937瘤细胞,观察瘤细胞的形态改变,MTT法检测rhIL-10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电泳观察rhIL-10诱导瘤细胞凋亡的情况,TUNEL法检测瘤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电泳出现典型的DNA“lader”,ScaBe,、NCIS446、U937三种瘤细胞的凋亡率为48.5%、45.6%、47.1%,IC50分别为0.043、0.052、0.058mg/mL。结论rhIL-10具有显著抑制瘤细胞生长活性、诱导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藤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镇痛抗炎作用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藤碱衍生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以青藤碱为先导化合物,在其A环4位酚羟基进行酰化、醚化合成了七种青藤碱衍生物;通过小鼠扭体和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分别考察这些衍生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并用Logit法计算ED50;采用Hansch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处理,拟合QSAR方程。结果:青藤碱衍生物的结构经红外、质谱及氢谱得以证实;所得镇痛作用定量构效关系方程为lg1/ED50=0.152+0.832π(n=8,R2=0.692,F=13.502);而青藤碱衍生物抗炎活性与取代基的疏水参数和范德华体积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青藤碱的酚羟基上引入亲脂性基团时有利于增强其镇痛活性,但对其抗炎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在服用美多巴片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仅服用美多巴片。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3分量表(UPDRS subscale Ⅲ)对两组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低于治疗后;两组治疗6个月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有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治疗后,两组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并且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脑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黄芩群体不同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人工栽培群体的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9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834个DNA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33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4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划分为4类。其中,绿茎、小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与普通类型各自聚为一类,绿茎、大叶、少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大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绿茎、大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小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结论人工栽培群体黄芩形态变异类型间存在较高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