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内科住院448例应用抗生素患者资料,将发生AAD患者作为AAD组,未发生AA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AAD发生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进一步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48例患者中,发生AAD患者39例,AAD发生率为8.71%;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患者年龄偏大以及住院时间长四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 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患者年龄偏大以及住院时间长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AAD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只有提高消化内科临床医生对AAD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预防措施,合理运用抗生素,才能有效降低AA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茶色素不同疗法的降血脂效果。方法:应用从天然绿茶中提取的茶色素胶囊,对10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别采用小剂量长疗程与大剂量短疗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茶色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降甘油三脂(TG)的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75.50%和80.00%;降胆固醇(TC)的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71.50%和82.00%。经两两比较,大剂量短疗程组治疗TG、TG升高的显效率比小剂量长疗程组分别提高11.96%和11.70%;总有效率分别提高4.50%和10.50%。结论:茶色素降脂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茶色素大剂量短疗程法是患者容易接受,易于坚持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增强留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方法将留学生按国籍分组并结合本国病原性疾病流行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讲座-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法教学过程。结果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对留学生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留学生中开展设计性实验课程的综合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尝试,为构建新型的留学生病原生物学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茶色素的临床降血脂效果。方法:观察10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茶色素胶囊,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降胆固醇(TC)的总有效率为82.00%;降甘油三脂(TG)的总有效率为80.00%;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总有效率为88.89%;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总有效率为95.52%;以上4项血脂指标经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茶色素临床降血脂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11月8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胃动力药进行疾病治疗,乌梅丸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胃轻瘫预后转归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炎性因子;副作用。结果:乌梅丸汤组糖尿病胃轻瘫预后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乌梅丸汤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炎性因子相近,P0.05;干预后乌梅丸汤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炎性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疗程,改善机体炎性状态,促进胃排空,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免疫调节剂对哮喘的免疫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免疫机制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表明Th细胞是哮喘各种临床表现的重要启动和调控因子。Th1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当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抗原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Th0细胞,Th0细胞接收到信号后可分化为Th1、Th2、Th17或调节性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如IL-4、IL-5、IL-9、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激活包括肥大细胞在内的固有(Resident)炎性细胞,并从血液中募集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其他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