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阵发性空上速(PSVT)在心内科门诊中较为常见.且多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方法闻多,各有利弊;近10年来,笔者试用新福林肌注,作为首选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特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三材料1988年8月一1999年8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病人中.笔者用新福林治疗PSVrys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男l女一0.931年龄:小于19岁9例,2(F-2岁伤倒,30-39岁17例,40-49岁10例,5(y-5岁左侧.最大59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24岁。1.2发病情况:第一次发病34例,第二次发病儿例,第三次发病6例。1.3症状与体征:全组均有阵发性突然心…  相似文献   
2.
<正> 严重急性左心衰临床治疗常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措施,但有时疗效不满意,是治疗上一大难题。1986年我科对一般常规治疗无效的三例患者,应用异搏定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后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Trk)在不同时间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采用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krein,Hk-1)干预后Trk在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0年1月至1999年9月在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应用盐酸硫胺共治疗J波综合征81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的进展,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经常合并有各种急性病变,最常见的急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mellitus ketoacidosis,DKA),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diabetic coma,NHDC)。这些急性并发症多在感染、饮食失控、胰岛素使用不当、精神因素、应激等情形下诱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治疗上仍以小剂量胰岛素、补液及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在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上,目前已开始广泛使用胰岛素泵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文对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急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外以何杰金氏病为首位,而我国则以淋巴肉瘤为多见,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初诊误诊率可达70~80%。因此必须认识其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以期达到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之目的。现将我院1977年~1986年所收治24例中误诊22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5例、女9例,发病年龄8~76岁。二、原发部位: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危险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5例因多种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普通双极电极导管或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根据X线透视下电极在心脏内的位置或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及导管深度,判断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结果55例患者临时心脏起搏均获成功,其中球囊漂浮电极床边紧急起搏18例,X线透视下起搏37例。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元气胸、无静脉炎、无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普通电极导管或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对于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抢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男性,71岁,因患高血压冠心、Ⅱ型糖尿病、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于2002年7月2日入院.平时常因心率缓慢而诱发心绞痛.入院后一周为其安装了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频率70 bpm,心绞痛得以缓解.为了解其冠脉供血情况,于2002年7月19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R)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不同时间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采用人尿激肽原酶(Hk-1)干预后ERK在不同时间大脑缺血区的表达变化及特点,探讨ERK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急性缺血不同时间脑区及干预后的ERK阳性神经元的动态改变。结果:①在纹状体平面,CIR 6 h后梗死中心ERK阳性神经元数量急剧下降,CIR24 h组中完全消失。半暗带皮质和海马平面,ERK阳性神经元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②Hk-1干预后从CIR 6 h始ERK活性均较同期CIR组高。结论:CIR的ERK早期活性升高与随后的下降在用药干预后其ERK活性均较模型组高,可能与人尿激肽原酶促进了ERK生存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17岁。因畏寒、发热、颜面红肿于1986年9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鼻部出现一小疖肿,多次挤压。5天后寒颤、高热,体温在39℃左右,持续不退;且出现颜面红肿,两眼睑睁不开。在某院就诊,服用中药,症状缓解,停药后一周症状又加重,出现持续性头痛;频繁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持续性高热;复视、头颈运动受限。体检:体温38.6℃呼吸24次,脉搏120次,血压96/60。神志清楚,发育正常,消瘦。下颌及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颜面红肿,右眼球凸出,瞳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