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削痂术,对照组则在伤后4~6日行削痂术,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并发症以及治疗结果。结果:伤后第3天实验组尿量、实验组植皮区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切削痂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导致的骨和肌腱外露的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植皮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切口为Ⅰ级愈合.切除的皮瓣面积范围为(8×9)~(12×22)cm.出现皮肤边缘坏死患者有2例,12例患者皮神经成功吻合,8例吻合效果不佳.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现象;2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瘢痕.感觉恢复情况:在行股外侧皮神经吻合的11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恢复至S2患者共4例,S3+共7例,其余9例未行股外侧皮神经吻合.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贝复济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外科难愈性伤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贝复济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换药次数、治疗后VAS评分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换药次数为(10.25±2.14)次,明显比对照组的(14.96±4.37)次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74±1.2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5.33±1.41)分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济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外科难愈性伤口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缩短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帮助减轻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成人烧伤患者2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112)和非脓毒症组(n=112)。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病例资料调查并统计两组APACHEⅡ、急性肾损失、MODS、合并慢性病、意识障碍、平均动脉压以及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4例成人烧伤患者中死亡患者37例,占16.52%。其中,脓毒症组死亡31例,非脓毒症组死亡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成人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率与APACHEⅡ评分、MODS、合并慢性病、急性肾损伤、意识障碍及电解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人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干预,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吸入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惠东县人民医院住院82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则于灌洗液中加入EGF,收集每次灌洗液蛋白含量(TP)、胶体渗透压(COP)、白蛋白(Alb)测定,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①治疗组中TP、COP、Alb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愈加明显;②坏死粘膜脱落时间、气道分泌物量、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是治疗吸入性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修复损伤上皮细胞,减轻肺水肿,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0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烧伤患者分为合并应激性溃疡组(102例)和未合并应激性溃疡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面积、伴发疾病等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探讨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2.998,95%CI为1.176~7.639,P0.05)、休克(OR=2.936,95%CI为1.198~7.246,P0.05)及烧伤面积(OR=2.536,95%CI为1.293~6.998,P0.05);早期给予患者补液抗休克、质子泵抑制剂防治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疗效。结论Ⅲ度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烧伤面积及是否伴发休克;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控,积极治疗烧伤创面及预防休克可能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