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缺血性心脏病已居致残性疾病的第5位,预计到2020年将居世界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残、致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CD133+循环祖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组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D133+表达的EPCs水平为(0.09217±0.01428)%。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D133+表达的EPCs水平(0.04507±0.02474)%。对照组为(0.03739±0.0212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CD133+循环祖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生化室检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组脂肪素和hs-CRP高于对照组,且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脂肪素与hs-CRP水平的正相关(r=0.782,P0.01)。结论血浆脂肪素的水平越高,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1基因Taq I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基因Taq 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138例中国汉族CHD患者和112例对照组进行ET-1基因Taq I多态性分析。结果CHD组ET-1基因Taq I多态性TT、TC、C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TC和CC基因型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着性(X~2=17.5,P<0.01)。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C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着性(X~2= 15.56,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CHD的危险因素显示,ET-1基因Taq I多态性(C等位基因)为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T-1基因Taq 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25-羟基维生素D3[25-(OH D3]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18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患者;根据RentropCohen分级将189例患者分为CCC建立不良组(n=82,Rentrop 0,1级)和CCC建立良好组(n=107,Rentrop 2,3级)。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和25-(OH)D3水平。结果 CCC建立不良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CCC建立良好组(P<0.001),25-(OH)D3水平明显低于CCC建立良好组(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entrop分级与内脏脂肪素水平呈负相关(r=-0.692,P<0.001),与25-(OH)D3水平呈正相关(r=0.68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素、25-(OH)D3水平、LDL-C与糖尿病是CCC建立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内脏脂肪素、25-(OH)D3、LDL-C水平与糖尿病对CCC建立情况影响较大,对评估CCC建立情况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30例,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结果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selectin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⑶血清NO与血浆P-selectin水平成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人们一直怀疑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室激动及收缩顺序,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最终将诱发心力衰竭。为了减轻这种不良后果,有学者提出了更生理的起搏部位如右室中位间隔和高位间隔起搏替代右室心尖部起搏。为此,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评估了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心络治疗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确定治疗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的方法。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70例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其平均分为2组,每组有患者85例,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依据患者病情使用相应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稳定患者的血糖等等);实验组每天服用3次,每次3粒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结果通心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8%),普通治疗方法组的总有效率为(69.4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对于治疗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再梗死和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其中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也是肺动脉高压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预后差[1-2],以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作为诊断和评估预后和治疗这类肺动脉高压的重要依据。这一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