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颤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比,65岁以上为3%~5%.而到75岁时可离达.5%。在我周3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1%,推测存13亿人口的中国人群中,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49岁,因"持续性胸憋3 h"于2014年2月23日20:23急诊入我科。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日。入院时:血压95/68 mm Hg(1 mm Hg=0.133kpa),心率57次/min,心律齐,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入院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K)733.7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7.86 IU/L,Tn-I 2.46 n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在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ABI、PWV、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瑞舒伐他汀组TC、LDL-C随治疗时间延长仍有明显下降,HDL-C出现明显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TC、TG、LDL-C下降,然而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治疗9个月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方面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ABI、PWV、颈动脉IMT在治疗9个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在升高ABI和降低颈动脉IMT方面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张新  米小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43-1244
目前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项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hs-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危险性呈正相关.中药丹参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疗效确切.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中最重要的有效活性部位,在抗氧化、抗凝血、细胞保护、扩张血管、抗衰老方面有明显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hs-CRP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作用的破坏都与猝死的各种基质和触发因素直接相关[1].心率增加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上升密切相关[2].静息心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较快的静息心率伴随较高的血压.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3].本文用心率变异定量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发展及死亡等各个过程中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的变化规律,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每组10只,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开胸后将6-0无损伤缝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阻断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使用6-0无损伤缝线阻断左冠状动脉30min后开放血管。缺血后适应组:缺血30min后,立即行缺血后适应(开放10s 阻断10s,反复3次)。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2 h体内miRNA-21,miRNA-126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再灌注2 h体内TNF-α,Il-6、NO浓度。结果 Sham组未见明显心肌缺血和坏死面积,IPC组大鼠心肌AAR/LV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04±6.81)%比41.05± 8.04)%,P>0.05],IPO组大鼠心肌IS/AAR则低于IR组(25.64±5.76)%比(47.25±7.26)%, P<0.05]。I/R组、Ipost组术后miRNA-21,miRNA-126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Ipost组升高更为明显。I/R组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Ipost组,I/R组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IPC组。miRNA-21与TNF-α,Il-6呈正相关(r=-0.934 、-0.925 ,p<0.05,),与NO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05)。miRNA-126与TNF-α,IL-6呈负相关(r=-0.926、r=-0.935,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553,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处理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内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NA-21,miRNA-126表达,抑制相关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患者心率变异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预后,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预警指标。方法随机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5例,以心源性死亡为终点,进行0.5~4年的追踪随访。按心率/血压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血压。分杓型心率组116例,非杓型心率组69例,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昼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心率变异的定量指标低频(LF)、高频(HF)和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者以杓型血压为主(62.93%),非杓型心率者以非杓型血压为主(86.96%),且静息心率和夜间心率显著加快(P<0.001),非杓型心率者死亡人数是杓型心率的4倍,非杓型心率者较杓型心率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显著减低(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率和血压昼夜节律同步消失者HRV、DC显著减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心率震荡(HR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心脏恶性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心电现象,是较心率变异(HRV)更敏感的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预测死亡危险性指标。旨在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HRT、HRV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颤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65岁以上为3%~5%,而到75岁时可高达15%.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1%,推测在13亿人口的中国人群中,患者约800万[1].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心率震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震荡(HRT)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早搏(PVC)后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本文对75例高血压伴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病人与209例高血压伴PVC病人、5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分析,探讨高血压伴NSVT病人与高血压伴PVC病人及正常人的HRT、心率变异性(HRV)、QT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