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预混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较大剂量胰岛素联合非促泌剂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格列美脲的疗效及对胰岛素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每日胰岛素用量均≥40单位的患者,所选病例在饮食及运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原方案组(胰岛素组)和加用格列美脲组(格列美脲组),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增加胰岛素剂量至血糖控制理想,格列美脲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的剂量。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胰岛素日剂量、低血糖事件、体重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格列美脲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胰岛素组,胰岛素日剂量明显降低,体重低于胰岛素组,两组间低血糖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血脂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好转。结论胰岛素联合非促泌剂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后胰岛素的日剂量明显降低,在不增加低血糖和患者经济负担基础上持续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体重低于单纯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2.
米垚川  温滨红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219-220,223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转染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dTRPV1或阴性对照腺病毒载体AdGFP,给予高糖或对照刺激,具体分为以下4组:AdTRPV1对照组、AdGFP对照组、AdTRPV1+高糖组与AdGFP+高糖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 DPN 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 m 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甲钴胺组的51.43%(χ^2=9.68,P <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5.
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它能够影响脑卒中的发展,阻碍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功能的恢复。目前的研究发现,脑卒中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血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和内皮素,同时,胰岛素抵抗还可以通过对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影响来影响着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 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 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