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04/2018-08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12例眼眶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

结果:纳入的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病程3mo~20a(平均3.2±5.2a),6例为首次发病,6例为复发病例; 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左眶8例,右眶4例。肿瘤位于眼球后肌锥间隙内5例,肌锥间隙外3例,跨肌锥间隙内、外4例; 肿瘤形状呈卵形9例,不规则形3例,边界均清晰。超声表现为低回声10例,不均匀回声2例; 12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均可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平均值0.70,PW均测得动脉频谱。MRI表现在T1WI均呈等信号; T2WI呈低信号 5例,等信号3例,中高信号4例,内部信号均匀9例,不均匀3例; 增强后12例均呈显著强化,10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7例为速升平台型,5例为速升速降型。

结论:眼眶SFT在彩超显示低回声、富血供的实体瘤,MRI提示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混杂,增强后显著强化,动态增强TIC曲线以速升型为主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74例。根据局部肿瘤范围、淋巴结或全身受累情况进行TNM分期;根据淋巴结、结外器官受累情况进行Ann Arbor分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瘤的分类进行病理学分型。随访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估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 TNM分期中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眶感染性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1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眼眶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病因、感染类型、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21例患者伴有眼眶脓肿形成,13例为单纯眼眶蜂窝组织炎,未形成脓肿。眼眶感染性病变病因主要为副鼻窦炎症,其他包括皮肤疖肿、泪囊炎、外伤、眼内炎、牙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全身因素等。22例经手术联合抗感染治疗,12例单纯抗感染保守治疗。30例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1例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视功能明显受损,3例因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视功能永久丧失。眼眶感染性病变CT表现为受累眼眶软组织肿胀、炎症弥散,边界不清,伴有脓肿形成者,占位效应明显,见低密度脓腔,MR一般显示炎症为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眼眶感染性病变病因较多,病程进展迅速,借助影像学检查可准确定位感染位置、类型及范围。抗感染、对因治疗是关键,必要时手术及多科室联合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泪腺腺样囊性癌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多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应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模式发生较大转变。一方面,临床分期逐步完善,以新的分期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得到规范化应用; 另一方面,在质子放疗、中子放疗、经动脉细胞减容化疗等新辅助治疗的支持下,保眼手术逐渐增多,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逐渐降低,无病生存期获得延长,但还需要长期观察。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泪腺腺样囊性癌相关方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关键基因与分子标记。方法:检索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表达谱芯片对肿瘤组织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聚类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节点,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临床诊断效能。应用qRT-PCR在正常RPE细胞系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验证枢纽基因的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数据集GSE97508与GSE110811中获得二者差异表达基因的交集共121个,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光传导通路、细胞周期与p53通路上,PPI网络筛选并与上述两个数据集中差异最大的30个基因取交集得到MCM6、DTL、UBE2T、TOP2A、NUSAP1、CENPK、RRM2、RLBP1、RHO共9个关键基因。在独立验证数据集GSE24673中确认以上9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利用ROC曲线发现UBE2T、RRM2与RHO的AUC≥8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确认UBE2T与RRM2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A...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天津眼科医院1995年4月至200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特点,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肿瘤早期症状与肿瘤位置密切相关,眼底和B超检查可发现眼内扁平形肿块,联合彩超、MRI检查多可确诊,并注意与脉络膜出血、转移癌等病变相鉴别.中后期肿瘤继发症状复杂,应避免误诊,影像学检查可见典型蘑菇形、类圆形或半球形肿块.超声、MRI检查具有特殊表现.其中3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向眶内侵犯,行眶内容摘除术,其余23例行眼球摘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混合细胞型19例,梭形细胞型4例,上皮细胞型3例,伴巩膜侵犯7例,视神经侵犯3例,眶内侵犯4例.共随访患者12例,平均随访时间23.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全身转移.结论 超声、MR[对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较大帮助,眼球摘除仍是目前治疗体积较大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眶成纤维细胞(OF)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TAO且拟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 术中收集眼眶脂肪结缔组织, 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OF并进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诱导OF成脂分化并油红O染色鉴定。分别采用含0、0.1、1.0、10.0 μg/L TNF-α的完全培养液诱导眼眶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分别收集原代、分化14 d和去分化20 d细胞,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ERK2及脂肪包被蛋白1(perilipin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ERK1/2、perilipin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人TAO来源OF, 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 呈旋涡状紧密排列, 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OF成脂分化诱导后, 部分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出现脂滴样结构, 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被着染的脂滴结构, 证实分化后所得到细胞为脂肪细胞。0.1 μ...  相似文献   
8.
一例14岁女性半个月内左眼眼球突出明显,伴视力下降.视乳头轻度水肿,眼眶MRI示左眼肌椎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内部可见明显血管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其内部血流丰富,频谱类似于眼动脉.术后病理示左眶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9.
重视眼科影像学检查提高临床诊断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眼科临床出现的误诊和漏诊病例的原因,应重视影像学检查,弥补临床常规检查诊断的不足.方法 对2007年至2008年两年间门诊和住院病人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纠正诊断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年龄6~75岁,男性17例,女性20例.结果 在37例患者中,有8例为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外伤性,6例自发性)被诊断为结膜炎或巩膜炎;6例外伤性眶壁线性骨折的儿童被诊断为眼肌麻痹或肌肉断裂,给予保守治疗10至20d无效;2例淋巴瘤和3例泪腺样囊性癌患者被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2例横纹肌肉瘤诊断为眼眶炎症;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因延误治疗出现眶内蔓延;2例额窦黏液囊肿和1例下直肌缺如诊断为麻痹性斜视;蝶窦颅底病变和眼内占位各1例诊断为知觉性斜视;视神经脑膜瘤和颅内鞍区蝶窦占位各1例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1例泪囊鳞癌诊断为泪囊炎;4例骨内血管瘤患者CT软组织窗扫描考虑为骨瘤;2例外伤眶内异物漏诊.结论 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颈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眶壁线性骨折、外伤眶内异物等通过病史询问,仔细检查和临床经验辅之以影像学检查可以得到正确诊断;有些病变则应对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表现和不典型症状,要及时鉴别诊断,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存在,避免误诊和漏诊.总之,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有效和必要的,特别是对眶内和颅内病变的揭示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 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 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个、蝶窦2个、上颌窦2个。囊肿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6例,内上/内下象 限30例。22例(61.1%)采用鼻内镜手术,均为囊肿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14例(38.9%)采用鼻内镜-外路联合手 术,其中8例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6例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2种手术术后眼球突出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外 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1例,鼻内镜手术出现中鼻甲粘连1例。随访12~61个月,手术后窦口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3% (3/36),均发生在额窦手术后。鼻内镜手术未见囊肿复发,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安全、可行,对于囊肿在额窦外侧远端、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额筛窦囊肿伴厚壁骨性间隔 者,可选择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