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制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的方法。方法取20个猪胸腰段3联体标本,上下椎体行环氧树脂包埋,中间椎体中部一侧前1/3、2/3处用直径为3.2 mm的钻头钻孔,平行对穿椎体,造成中间椎体的有限性损伤,游标卡尺测量骨折前L1椎体前缘高度,记为完整椎体的高度(HInt)。将9 kg不锈钢锤置于高0.5 m高处,沿引导杆垂直撞击标本,若L1椎体无骨折迹象则升至0.6 m的高度,若有骨折迹象则将钢锤降至0.4 m,在0.5 m的基础上以0.1 m递增或递减进行多次撞击,直至L1形成爆裂性骨折,记录撞击总能量,撞击总能量E=mgh1+mgh2+…+mghn。爆裂性骨折形成后再次测量L1椎体的前缘高度,记为HFr并对所形成的爆裂性骨折模型行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前椎体前缘高度为(27.405±1.453)mm,骨折后椎体前缘高度为(17.784±1.362)mm,骨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撞击高度为0.5 m时有4个爆裂性骨折模型形成,当累计撞击高度为0.9 m时有13个爆裂性骨折模型形成;当累计撞击高度为1.3 m时有3个爆裂性骨折模型形成。累计平均撞击高度为0.865 m;累计平均撞击能量为76.313 J。影像学显示所有标本椎体均造成典型爆裂性骨折。结论采用上下椎体包埋,中间椎体有限损伤,多次撞击实验可以制作典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直视下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完成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临床结果.[方法]2007~2009年期间26例患者直视下进行单节段腰椎MIS - TLIF手术,45例患者采用Open - TLIF进行单节段腰椎手术,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MI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Open组,术后5 d MIS组腰痛VAS评分优于Open组,而两组腿痛VAS、ODI评分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直视下MIS与Open两组同样具有长期优良的临床治疗结果,但是MIS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腰痛均优于Open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体外脱钙模拟椎体骨质疏松,测量猪3联椎体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特性,探讨一种短期制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的方法.方法 取49个新鲜猪胸腰椎3联体,随机分成7组,记为A.B.C.D.E.F.G每组7个标本.然后把B.C.D.E.F.G标本侵入0.4916 mmol/L的EDTA-Na2脱钙液体中,分别在0、5、7、9、11、13、15天分别行A.B.c.D.E.F.G骨密度、生物力学、Mcro-ct检查及每组取一个标本大体剖开.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大体观察可见各组标本骨小梁逐渐变细、间隙增宽,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逐渐减低的趋势,并且各组脱钙前后骨密度变化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0).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椎体压缩强度逐渐降低,脱钙前后相比压缩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Micro-CT检测脱钙13天椎体及棘突骨矿物质密度、组织骨密度、骨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欧拉数、骨小梁连结密度均有明显的变化(P≤0.02).结论 采用0.4916 mmol/L EDTA-Na,脱钙11~13天可模拟中、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快速、可行、重复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地研究丝素蛋白(SF)对基于聚左旋乳酸(PLLA)的纳米纤维支架体内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的技术分别制备聚左旋乳酸-共轭-ε-己内酯[P(LLA-CL),质量比=1∶1]及混有含25%SF的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2种支架分别分别植入45只6个月龄大鼠皮下6个月,评估生物相容性。结果病理切片显示,SF能显著改善组织反应,表现为1、3个月时SF/P(LLA-CL)支架较P(LLA-CL)支架有较少的巨噬细胞侵入及3个月时在SF/P(LLA-CL)支架周围较少的异物巨细胞的形成,同样还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或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在不同的植入时间有较低的表达水平。结论 SF加入P(LLA-CL)支架后在皮下植入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物相容性,提示SF可作为材料设计具有前景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椎体脱钙骨密度的变化,以及打孔对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探讨一种制作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方法 取98个新鲜猪单胸腰椎椎体,随机分成14小组,每组7个标本,1~7组全部经椎弓根打孔,记A大组,8-14组不行椎弓根打孔,记为B大组,然后把所有标本侵入0.4916mmoL/L的EDTA-Na2脱钙液体中,分别在0、5、7、9、11、13、15天取出A大组与B大组各一小组行骨密度测试及每小组取一个标本大体剖开.观察脱钙时间与A、B两组骨密度变化及两组差异关系.结果 A、B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大体观察可见各组标本骨小梁逐渐变细、间隙增宽,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逐渐减低,并且各组脱钙前后骨密度变化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0).A与B大组在骨密度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采用0.4916mmoI/L EDTA-Na2脱钙0~15天可模拟轻、中、重度骨质疏松,打孔对骨密度变化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椎体脱钙骨密度的变化,以及打孔对椎体骨密度的影响,探讨一种制作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方法取98个新鲜猪单胸腰椎椎体,随机分成14小组,每组7个标本,1~7组全部经椎弓根打孔,记A大组,8~14组不行椎弓根打孔,记为B大组,然后把所有标本侵入0.4916mmol/L的EDTA-Na2脱钙液体中,分别在0、5、7、9、11、13、15天取出A大组与B大组各一小组行骨密度测试及每小组取一个标本大体剖开。观察脱钙时间与A、B两组骨密度变化及两组差异关系。结果 A、B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大体观察可见各组标本骨小梁逐渐变细、间隙增宽,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逐渐减低,并且各组脱钙前后骨密度变化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0)。A与B大组在骨密度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0.4916mmol/L EDTA-Na2脱钙0~15天可模拟轻、中、重度骨质疏松,打孔对骨密度变化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平振摇对全骨髓贴壁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数量、纯度、凋亡及远期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探索更为简单、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提纯方法。方法在全骨髓贴壁法的基础上,使用水平摇床,以180 r/min、4 h为干预条件,水平振摇后计算贴壁细胞总数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贴壁细胞纯度及凋亡情况;使用MTT法测定振摇后贴壁细胞24 h的增殖情况;对分离纯化后细胞使用定向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结果经振摇处理后,获得的细胞总量有所下降,细胞纯度显著提升,凋亡略有增加,增殖情况变化不大,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水平振摇法可显著提高全骨髓贴壁法的提纯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 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5只6个月龄大鼠皮下6个月,以观察评估SF对P(LLA-CL)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支架植入3个月时,P(LLA-CL)支架明显肿胀,并开始分层,6个月时支架已支离破碎;而SF/P(LLA-CL)支架植入6个月时仍能保持相对完整的结构.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支架植入1个月时P(LLA-CL)支架表面及内部有大量的巨噬细胞,3个月时仍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同时伴有异物巨细胞生成;而SF/P(LLA-CL)支架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不明显.炎症基因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在支架植入1周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1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IL-1β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2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3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6个月时P(LLA-CL)支架组IL-1β及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结论 SF能延缓P(LLA-CL)降解,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4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28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A组),15例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前一般资料、VAS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P<0.01),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B组明显低于A组(P<0.01),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P<0.01)。术后5d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两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