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关节治疗(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和关节置换,如何选择存在争议。目的:收集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cienc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pringer(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CNKI(1994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1982至2013年)等数据库中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Software (CM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320例患者(165例行保留关节治疗,155例行关节置换治疗),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的Jadad评分判定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Constant平均值为55.9(95%CI:50.7-61.1,P〈0.001),保留关节治疗组的Constant评分值高于关节置换组(P〈0.01)。研究的异质性显著(I2=88%,Q统计量=107.6,Q=13,P〈0.001),在Meta分析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值随着男女性别比增长、肱骨结节骨吸收率增加而下降。提示保留关节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患者治疗后期可较关节置换得到较高的Constant评分值。此外年龄、骨折类型、性别比和并发症发生率是影响Constant值的显著因子。鉴于研究的异质性和方差,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选择2008级护理专业162名学生的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 试题难度、区分度适中,平均成绩64.18(满分90),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分析学生答卷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护理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微生物的分布与流水线灭菌”这一实验的结果观察改为一次实验课,具体作法如下:在“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这一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其中有两项操作:“皮肤消毒试验”、“咽喉部微生物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赖诺普利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入选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赖诺普利联合胺碘酮组(64例)和单用胺碘酮组(63例),观察1年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房颤复发率(21.9%)明显低于胺碘酮组(34.9%)。结论赖诺普利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优于胺碘酮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24 h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3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个月,3组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继续予以配合型输血,该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与传统紧急输血方案相当,但可降低24 h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01—2013-12急诊抢救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56例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观察组),并与自2006-01—2008-12未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ICU恢复时间、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8.71±2.85)d;4例死亡,死亡率7.1%;其余52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复位及愈合满意,ICU恢复时间2~7(4.05±1.65)d,住院时间17~36(19.66±4.33)d。对照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5.76±2.71)d;11例死亡,死亡率17.2%;其余53例ICU恢复时间5~14(8.01±2.71)d;住院时间19~41(25.98±7.46)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更长,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灵活运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为科学确定二期手术时机和方式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在实变型肺挫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的资料,应用FACT-Digital LungTM软件分割CT图像,计算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测量临床治疗前后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平均壁厚、管腔最大密度、管腔平均密度、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共56处肺挫伤病灶,治疗前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均小于治疗后(P均<0.05),最大壁厚及平均壁厚均大于治疗后(P均<0.05),治疗前后管腔最大及平均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与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可直观显示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支气管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在肺挫伤病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挫伤患者108处病灶的CT资料,利用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自动分割图像,并测量不同时期(急性期、渗出期及吸收好转期)肺挫伤3~7级支气管定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渗出期3~7级支气管的最大壁厚、平均壁厚大于急性期和吸收好转期,渗出期4~7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外直径、管腔内外周长及5~7级支气管的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小于急性期和吸收好转期(均P<0.05)。急性期4~7级支气管的最大壁厚、平均壁厚大于吸收好转期而小于渗出期,急性期4~7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外直径、管腔内外周长及5~7级支气管的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小于吸收好转期而大于渗出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肺挫伤灶占两肺总容积的百分比为(4.26±1.81)%,渗出期为(7.91±2.70)%,吸收好转期为(1.63±0.91)%。急性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与7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及平均壁厚相关,渗出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与5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支气管内外直径及内周长相关,吸收好转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总结25 436例动物致伤患者的致伤和流行病学特点、暴露预防处置措施,为动物致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25 436例动物致伤患者资料,综合分析动物致伤患者人群分布特征、致伤临床特征和暴露后预防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 456例动物致伤患者,年均8 493例,平均占我院急诊外科门诊的15.43%,占急诊科门诊量9.43%。其中Ⅱ级暴露2 780例(10.93%),Ⅲ级暴露22 555例(88.67%),首次暴露20 211例(79.46%),再次暴露5 225例(20.54%);接受伤口规范性外科处置17 055例(67.05%),全部接受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预防,其中选择Vero(Vero细胞纯化)疫苗17148例(67.56%),HDCV(人二倍体细胞)疫苗8 230例(32.56%),接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10 107例(44.52%);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共计387例,其中Vero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309例(0.18%),HDCV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78例(0.01%)。结论 动物致伤患者是急诊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