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较细气管导管用于小儿气管插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按公式ID(mm)=年龄/4+3.5选择气管导管应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20例,气管导管的型号依据导管内径ID(mm)=年龄/4+3.5选择。记录困难插管发生例数,术中或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呼吸参数:吸气压、气道平均压力,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后喉痉挛、喉水肿、喉喘鸣或咳喘的发生率,术后第2天声音嘶哑、咳喘、咳嗽的发生率。结果:20例患儿均顺利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各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拔管后喉痉挛2例,咳喘1例,低氧饱和度5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第2天无声音嘶哑、咳喘、咳嗽的发生。结论:以公式ID(mm)=年龄/4+3.5选择气管导管行小儿全麻气管插管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三组均行双侧TAP阻滞用药,A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B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记录患者开始手术后划皮前(T0)、划皮后5 min(T1)、划皮后10 min(T2)、划皮后60 min(T3)、划皮后90 min(T4)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并于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舒适度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T0、T1时点B组患者MAP值低于A、C组,且A组MAP值低于C组(均P0.05),T2、T3、T4时点三组患者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均低于A、C两组,其中A组患者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药量低于C组(均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B组,术后2h及6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A、C两组,其中A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下的超声引导TAP阻滞不仅可以降低老年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引起的血压波动,还可减少术中的麻醉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5 8岁 ,体重 75 5kg ,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术。术前检查彩超报告为左右心房扩大 ,退行性心瓣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及反流 )。连续硬膜外麻醉 ,T1 1~ 1 2 及L2~ 3间隙穿刺 ,分次注入局麻药 2 0分钟后测麻醉平面为T8~L5,上午 9∶30开始手术 ,术中发生意外大出血而改全麻 ,至下午 9时结束时 ,将近 12个小时内 ,数次出血量共达 85 0 0ml以上。当术中出血量大 ,血压低 ,硬膜外腔不能继续给药时 ,即行气管插管 ,静吸复合全麻 ,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 ,(术中CVP始终维持在 8~ 10cmH2 O之间 )。手术开…  相似文献   
4.
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但该技术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文两组各行静脉与硬膜外术后镇痛,静脉给药组(PCIA)镇痛泵的配方为曲马朵(tramadol)800~1000 mg,氟哌利多(droperidol)5 mg,以0.9%NaCl稀释为100ml备用。硬膜外给药组(PCEA)镇痛泵配方为曲马朵  相似文献   
5.
6.
牛居辉  马聚峰  程戌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24-4126,41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窒息性心跳骤停/脑复苏大鼠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 G)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n=10),乳剂组(n=10),心肺复苏成功后,异丙酚组予异丙酚10 mg/kg静脉推注,继之以30 mg/(kg·h)速率持续输注1 h;乳剂组则以等容积的1%脂肪乳剂按同样方法处理。分别记录窒息前即刻和复苏后2 h的Eco G;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SE的表达。结果心肺复苏后2 h,2组大鼠脑皮质电图频率和波幅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海马CA1区NSE阳性神经元和细胞质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治疗脑复苏时,异丙酚不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皮质电图;不能提高NSE在神经元胞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乳剂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维持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60例,均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万可松麻醉组(E组30例)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万可松麻醉组(P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手术中(切皮后1 h),术毕(术毕拔管后)三个时相各采血测定皮质醇、血糖.记...  相似文献   
9.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6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奇数阻滞治疗组(Ⅰ组)和偶数传统口服治疗组(Ⅱ组),每组33例.Ⅰ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疱疹皮损边缘皮内浸润阻滞,Ⅱ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d及1个月时皮损、疼痛治疗情况及后期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3、7、14 d疼痛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6.7%(22/33)、93.9%(31/33)、100.0%(33/33),Ⅱ组分别为9.1%(3/33)、33.3%(11/33)、69.7%(23/33);Ⅰ组3、7、14d皮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8%(25/33)、84.8%(28/33)、97.0%(32/33),Ⅱ组分别为21.2%(7/33)、60.6%(20/33)、72.7%(24/33),各时间点疼痛和皮损治疗的有效率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或<0.05).结论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