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彦君  魏萍 《河北医学》2006,12(6):538-540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3年来产科失血性休克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65%,胎盘因素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多次妊娠和流产、院外分娩及重度子痫前期。产科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子宫切除率为17.6%。结论:减少妊娠和刮宫次数,杜绝院外分娩,加强孕期保健对于预防产科失血性休克不容忽视,对于无法控制的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地,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并进行该方法在社康中心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开展针灸、耳穴贴压、配合低血糖指数饮食及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进行社区内干预,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100例。在干预治疗前后观察运动、饮食习惯改变、体重的变化,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疗效较为明显。临床治愈21例(21%)、显效36例(36%)、有效34例(34%)、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干预后社区居民的肥胖危害知晓率、健康膳食知晓率明显提高。居民健康饮食习惯明显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有改变的趋势。结论:使用该方法进行社区内干预是控制体重,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均有停经史,23例发生停经后阴道点滴出血到中度流血.4例误诊为正常早孕或难免流产而行人流或药流,15例伴有轻微下腹痛.28例经阴道彩超确诊,4例行核磁共振成像确诊.6例(18.8%)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低行药物保守治疗;18例(56.3%)由于阴道流血较多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8例(25.0%)因包块较大植入较深,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病灶并修复瘢痕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至正常.药物保守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清宫术组、手术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6,P<0.05).结论 阴道超声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对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恰当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清宫、子宫病灶切除及瘢痕修复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因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187例,按止血方法分为电凝组112例和缝合组7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早衰。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时卵巢储备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FSH、LH水平显著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卵巢大小、PSV和F0显著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出现6例卵巢早衰,缝合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相近,而在远期缝合止血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灸配合饮食疗法治疗肥胖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地,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和超重人群减重的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我院16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为愿意接受针刺治疗者,对照组为不愿意接受针刺治疗者。治疗组给予针灸及耳穴贴压、配合低血糖指数饮食及健康教育等途径进行社区内干预。对照组除不进行针灸治疗及耳穴贴压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21.0%)及总有效率(9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为10.6%,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灸及耳穴贴压、配合低血糖指数饮食及健康教育等途径对肥胖人群进行社区内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方法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在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切断的方法,对子宫大于12孕周、伴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129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患者全部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术中输血。其中116例患者(89.9%)先前经过1~3次足月阴道分娩;10例患者经过1~2次剖宫产;3例患者是已婚未产妇;9例患者曾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9.5)岁;体重指数平均为(27.3±7.9);手术时间平均为(152±28)min;子宫重量平均为(438±170)g(360~1120g);出血量平均(190±85)ml;从切断圆韧带到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的时间平均为(12.8±4.5)min(8~29min)。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为(3.8±2.1)d。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发生。术中发生膀胱损伤3例,经腹腔镜下行修补术,术后7d后治愈,全部患者无术后膀胱和输尿管阴道瘘发生。结论腹膜后子宫动脉主干阻断用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为子宫大于12孕周,伴有宫颈向下牵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胎盘早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并发DIC 28例的诊断及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为主要诱因,持续性下腹痛、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主诉.6例经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并发失血性休克9例,占32.1%.并发死胎20例,占71.4%.28例中活产儿8例,分娩后并发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中2例死亡,4例存活.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共6例,占21.4%.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DIC严重威胁母婴生命,临床诊断后应立即终止妊娠.DIC不是切除子宫的指征,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碍,可以保留子宫,维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和胎盘蛋白13(PP13)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随机选择我院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患者外周血血清TM与PP13水平。结果:(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妇女血清中TM、PP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妇女血清中TM、PP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妇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TM、PP13水平异常表达,并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说明血栓调节蛋白和胎盘蛋白13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和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良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已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组(A组=32例)和开腹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组(B组=40例)。比较A、B两组术前临床资料、麻醉ASA等级评分、手术相关变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总费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分别为(5.8±0.8)h和(4.2±0.9)h,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3,P=0.000);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72.7±72.2)ml和(460.2±259.0)ml,A组病人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5,P=0.000);A组病人术中输血量和麻醉ASA等级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7)d和(15.9±2.6)d,A组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7,P=0.000);A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总费用显著多于B组,分别为(5.97±1.33)万元和(5.08±1.72)万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2.484)。结论 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虽住院总费用稍多,但术中输血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4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是否绝经分为两组,未绝经组49例,绝经组10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未绝经组与绝经组相比,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比例高(分别为22.00%和9.92%),特殊病理类型较少(分别为2.04%和12.84%),组织分级低(G1分别占71.43%和43.12%),深肌层浸润少见(分别占18.37%和38.53%),5年生存率高(分别为91.11%和73.47%),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未绝经组合并肌瘤比例高,漏诊或误诊率高,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较好与临床病理特点有关;对未绝经者出现月经紊乱、经量过多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