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3.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在紫绀、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凝血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型MPP组(普通组)和重症型MPP组(重症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6例非MPP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患儿入院时(急性期)、治疗2周后(恢复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并对比3组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根据肺血管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肺栓塞将患儿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2组凝血功能和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组急性期、重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TT、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普通组恢复期上述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PT、APTT水平低于恢复期(P0.001),TT、FIB、D-D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上述指标高于恢复期(P0.001);发生组PT、APTT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01),TT、FIB、D-D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发生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1岁、中心静脉置管、≥2种病原感染、PT11 s、APTT24 s、D-D≥0.5μg/mL、ET-15 ng/L、CEC7 n/0.9μL均是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年龄P0.01外,其余P0.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紊乱及内皮细胞损伤,SMPP患儿尤为严重,且部分凝血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异常是导致患儿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强化改善措施,改善MPP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新生儿感染葡萄球菌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送检标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属121株,共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6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0%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各不相同。结论MRS菌株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对不同的抗生素的敏感率差异较大,临床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由于其特殊的致病机制,容易并发肺不张。本院自2009年9月--2010年5月对本病患儿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糜蛋白酶灌洗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相当常见,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有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营养不良有多种原因,如膳食的摄入、代谢性酸中毒、透析充分性、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等。但作者认为饮食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气溶胶形式传播,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ARTI患儿3483例。采集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病毒抗原。结果所有患儿中共检出RSV阳性标本627例,总阳性率为18.00%(627/3843),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22.96%(306/1333),2012年阳性率为14.93%(321/2150),2011年RSV感染率明显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4,P=0.000)。男孩RSV感染率明显高于女孩。随年龄的增加,RSV感染率逐渐下降,新生儿感染率最高。RSV流行高峰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好发人群。结论 RSV是常州地区ARTI患儿的重要病原体,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得辅助治疗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的影响及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CD4+和CD4+/CD8+细胞数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数则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而IL-6和IL-8的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血清IgM、IgG和IgA的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并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92.0% vs 66.0%,P<0.05)。结论匹多莫得佐治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