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姜黄素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MTT法用于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实验检测姜黄素对ccRC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姜黄素对FOXO3a、p-FOXO3a及下游BIM表达的影响,和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激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FOXO3a转录水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用于沉默ccRCC细胞系中FOXO3a的表达。结果:通过对6种ccRCC细胞系(ACHN、786-O、769-P、A-498、Caki-1及Caki-2)FOXO3a蛋白基础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选取FOXO3a表达较高的786-O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160 μmol/L姜黄素处理786-O细胞24 h和48 h后,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细胞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786-O细胞在0~80 μmol/L姜黄素处理24 h后,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水平,且伴随着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激活。786-O细胞中,姜黄素抑制p-FOXO3a,促进FOXO3a活化,并上调下游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M表达水平。在siRNA沉默FOXO3a蛋白表达后,姜黄素对786-O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被抑制。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激活FOXO3a,在ccRCC细胞上发挥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头孢曲松钠结石大鼠模型,探讨TRPV5(辣椒素受体-5)在结石模型组大鼠肾脏中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头孢曲松钠应用时间的关系,为研究头孢曲松钠相关肾结石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20 mg·kg-1·d-1纯化水灌胃4周,B组、C组分别以120 mg·kg-1·d-1头孢曲松钠灌胃2周和4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定性、定量大鼠肾组织TRPV5的表达。结果:3组血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96.29±21.81)μmol·L-1 vs(34.72±10.49)μmol·L-1、(59.98±20.45)μmol·L-1,P<0.05],C组尿钙浓度相比较A组明显升高[(0.72±0.25)mmol·L-1 vs(0.46±0.23)mmol·L-1,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尿肌酐降低[(2 488.28±435.75)μmol·L-1 vs(3 463.57±221.76)μmol·L-1、(2 971.37±319.27)μmol·L-1,P<0.01]。光镜下C组可见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TRPV5在3组血液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TRPV5在肾脏中表达明显低于A组、B组[(217.79±48.31)ng·L-1 vs(395.66±74.69)ng·L-1、(343.08±74.08)ng·L-1,P<0.01]。结论:TRPV5在头孢曲松钠干预4周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量且与头孢曲松钠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头孢曲松钠抑制了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5在肾脏的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了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腹腔镜治疗组(31例)、2D腹腔镜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D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治疗组术中输血、淋巴漏发生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腹腔镜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irc_0001955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si-con、si-circ_0001955、miR-con、miR-149转染至DU145细胞中,分别记为si-con、si-circ_0001955、miR-con、miR-149组;将miR-149与pc-circ_0001955共转染至DU145细胞记为miR-149+pc-circ_0001955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_0001955和miR-149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MP-2、MMP-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γ-H2AX蛋白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_0001955和miR-149的靶向关系。结果 细胞中circ_0001955高表达,miR-149低表达。沉默circ_0001955或过表达miR-149后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数降低,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4Gy X线照射后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存活分数降低,敏感性比1.38。circ_0001955靶向调控miR-149,同时过表达circ_0001955和miR-149后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存活分数升高,敏感性比0.72。结论 沉默circ_0001955靶向上调miR-149抑制DU14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腹腔镜治疗组(31例)、2D腹腔镜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D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治疗组术中输血、淋巴漏发生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腹腔镜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微小RNA-647(miR-647)、微小RNA-122(miR-12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采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统计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内miR-647、miR-122、KMT2D表达水平差异;分析miR-647、miR-122、KMT2D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等的关系;并随访2年,比较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miR-647、miR-122、KMT2D表达间差异。结果 肿瘤组织内miR-647表达水平为(0.62±0.1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2±0.19),miR-122、KMT2D表达水平为(6.45±1.24)、(1.45±0.23),低于对照组的(1.23±0.22)、(0.89±0.12)(P<0.05);肿瘤分期Ⅲ期、肿瘤直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有微血管侵犯患者miR-647表达水平低于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微血管侵犯患者,miR-122、K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