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胃消浊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沭阳南关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SOX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SOX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胃消浊汤治疗,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CD3+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联合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8+百分比升高,联合组CD8+百分比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  相似文献   
2.
70例胃息肉的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下钳除或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对胃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胃十二指肠镜下活检钳钳除或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对70例159个胃息肉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一次性切除或钳除息肉147个,分次切除12个;出血13个,其中即刻出血9个,迟发出血4个,均经电凝或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一例穿孔。结论胃镜下治疗胃息肉,疗效确切,安全简便,既可达到止血和根除病因的目的,又可避免外科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胃镜治疗67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胃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7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止血治疗。对于有血管显露、凝血块的出血,采用黏膜注射针注射立止血溶液。对于小的活动性出血,采用氩气刀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灼烧。对于出血量较大者,直接使用金属钛夹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结果67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后,初次止血成功者达66例,1例止血失败,转入外科治疗,初次治疗成功率98.5%。2例胃溃疡患者在止血成功48h后再次出血。本组最终64例止血成功,总有效率95.5%。结论根据出血灶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局部注射立止血、氩气刀和金属钛夹或多种方法联合的胃镜下止血措施,具有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斑块负荷>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2000年,经骶尾和腹腔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共21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1~73(平均51.8)岁。其中复发性直肠癌2例,全部病例经内镜及病理学诊断证实。Dukes分期B期13例;C1期5例;C2期3例犤1犦。手术及结果选用硬膜外麻醉辅加全身麻醉术,患者取头低臀高俯卧位,以尾骨尖、双侧坐骨结节为连线,以肛门为中心菱形切口,切断肛尾韧带,切除末2节尾骨,沿盆壁切断肛提肌,显露直肠固有系膜,沿骶前间隙剥离直肠固有系膜达骶骨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40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后3d内腹痛、腹胀缓解或消失者共计38例,占95%;治愈38例,治愈率为95%。治疗中仅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可以耐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奥曲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1例手足抽搐,1周后恢复;1例声音嘶哑,3周后恢复。无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1年后随访无复发、甲低或恶变病例。结论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既可减少和预防对甲状旁腺的损伤,又可保障甲状旁腺的血液供应,具有安全,灵活性强,操作简便,节省时间,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专用的器械和药剂,根据胆道应用解剖和病理解剖特点,严格按照手术原则和程序,运用手术技巧,直视下微小切口方式进行胆囊切除,即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DMIC)1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前身是在1882年英国基旗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创立的施医所得基础上组建的青州广德医院,现为潍坊医学院青州临床学院、潍坊市四部医疗急救和保健中心. 1994年,医院被卫生部评审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相似文献   
10.
患男性,43岁。就诊前20h大量饮酒(白酒0.5kg)后昏倒,被抬回住处。5小时后自觉腹痛,疼痛为持续性胀痛,以上腹部为重,伴呕吐胃内容物。腹痛逐渐加重并有明显腹胀,不排便、排气。查:腹式呼吸受限,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音弱。B超检查示: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以“急性腹膜炎”收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淡红色血性腹水2000ml,胃、结肠、肝、胆、胰(打开胃结肠韧带)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