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乙型肝炎的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的发现,人们对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以后简称肝癌)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肝癌患者作的手术治疗,使我们有机会累积了13例肝癌的临床、化验、病理和免疫状态等各方面的资料。这样,对肝癌的病因探讨,提供了一些间接的客观依据。本文初步证实了乙型肝炎的标志-HBsAg、肝硬变和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说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和肝癌之间可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据此,我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持续性感染肝细胞中的一种致癌原或-辅致癌原。但由于病例不多,上述看法必然带有局限性和不正确。  相似文献   
2.
1978年Goldenberg氏等应用~(131)碘标记抗癌胚抗原(CEA)抗体(放射免疫探测法)对人体CEA分泌性肿瘤的定位诊断首先获得成功。此后,相继应用~(131)碘标记抗甲胎蛋白(AFP)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以及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抗体,分别作为AFP分泌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甲种胎儿蛋白(简称AFP)升高往往开始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并持续至中晚期。但有少数患者AFP的动态变化可与此迥然不同,现介绍3例,以便引起注意。一、早、中期AFP正常,晚期出现AFP低浓度升高为87ng/ml,一个月内迅即上升为>1,000ng/ml。陈××,男性,52岁,住院号222179。患者于1978年5月感右上腹不适,呈持续性,同年6月偶而触及上腹部有一肿块,并感局部隐痛,开始纳差,但体重无明显下降。当时适值肝癌普查,测AFP血凝法1:100( ),放射免疫定量法为87ng/ml,2周  相似文献   
4.
自从1891年Luecke首次施行肝肿瘤切除术成功以来,随着外科操作的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肝功能和解剖的了解和掌握,广谱抗菌素的发明以及抗休克和保肝治疗的应用,使肝叶切除患者的危险性不断减少,疗效日渐提高。目前肝叶切除术已普遍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治疗。但迄今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仍然不够理想。其原因很多,如诊断问题、肝硬变基础、定位诊断,生长部位以及巨体类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肝叶切除术的疗效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就产生对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估价不够确切。1972年开展普查以来,肝癌病例的早期发现增多。通过早期诊断能否提高肝叶切除术的切除率和疗效?本文根据我院1972~1978年治疗早期(即Ⅰ期)、中期肝癌(即Ⅱ期)42例其中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肿瘤的导向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一、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导向诊断:为免疫技术和核医学的诊断方法,称之为放射免疫探测法或放射免疫显像法,又称之为阳性扫描。其原理是利用抗体和相应肿瘤靶抗原的特异结合力,先用标记法将核素交联活性抗体,经标记后的活性抗体携带核素在肿瘤靶抗原的部位积聚。由于具有靶抗原的肿瘤摄取核素标记的相应抗体较正常周围组织为多,因此二者之  相似文献   
6.
不伴有肝内原发灶的肝外转移祝鸿耀,蒋绍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上海200025)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术后出现转移,通常伴有肝内原发灶的再生。例外的是,本文5例,无1例发现肝内有原发灶,而且术后出现转移的间隔期较长,最长为108月,较...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从调整机体的内因出发,1974年6月至1976年11月,瑞金医院采取能激发及增强细胞免疫反应的正常人转移因子,治疗原发性肝癌23例,初步证明:转移因子确具有转移和增强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存活期有所延长。但正常人转  相似文献   
8.
甲种胎儿蛋白(简称AFP)增高的病因很多,但常见的依次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良性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我们发现一个家族,三代人有AFP增高。经过检查,不符合国内外报道的各种已知原因,是一种新的发现。这些患者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验证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良性实质。强调对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采用甲胎蛋白放身免疫法对二个甲胎蛋白增高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和谱系分析。结果 二个家系,29名成员,受检15名,甲胎蛋白增高10名,各有1名成员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论 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的性质为良性,因此,在甲胎蛋白人群体检中,良性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肝脏CT漏诊误诊42例,病种涉及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转移性肝癌,血管瘤,肝脓肿,炎性假瘤,胆囊形态或位置异常,恶性淋巴瘤等。其中经手术验证20例,占47.6%,肝癌误衣为血管瘤8例,血管瘤误诊肝癌11例,共19例,最多,占45.2%。漏诊误诊的原因有以下4种:检查技术不当,认识不足,读片疏忽以及无法辨认等。以检查技术不当的发生率最高,占35.8%,主要为延迟扫描时间不足,应予注意。最后作者认为:对CT平扫显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变,强调增强扫描动态观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重要性。并对CT平扫显示的小病变,增强扫描必须重复平扫显示病变的同一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