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N)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疑似IAN患者的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影像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以动脉瘤个数为单位计算AI辅助下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取Kappa检验,对AI辅助下CTA或DSA检测到的IAN位置和长短径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经DSA确诊IAN 33例,共48个动脉瘤。以DSA诊断动脉瘤个数为“金标准”,AI诊断<3 mm动脉瘤、3~5 mm动脉瘤、>5 mm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3.33%、57.58%和56.25%,76.19%、96.30%和87.50%,83.33%、97.22%和93.75%。AI自动识别动脉瘤的位置与DSA人工识别一致性较好(κ=0.788)。AI自动测量<3 mm瘤体长...  相似文献   
2.
兔咬合创伤时咬肌损伤与线粒体Ca2+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导致咬肌损伤的作用和线粒体Ca2+超载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兔一侧前磨牙粘固(牙合)板造成咬合创伤,皮下注射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rninetetraacetic Acid,EDTA),同时建立对照组,10天后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含量,观察咬肌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戴(牙合)板而不注射EDTA兔的(牙合)板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明显升高,并有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牙合)板对侧及戴(牙合)板并注射EDTA兔的双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改变亦不明显.结论:咬合创伤是咬肌损伤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线粒体Ca2+超载则是咬肌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对术后鼻腔填塞物选取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5月—2020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0(32.2±4.0)岁。50例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行FESS治疗,术后予以鼻腔填塞止血。根据鼻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凡士林填塞组和明胶海绵填塞组,每组25例。分别于手术前24 h和术后48 h行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效果评价(以填塞期间出血<5 mL为填塞止血满意)。对影响明胶海绵填塞效果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绘制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效果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最佳截断值预测明胶海绵填塞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病变侧别、术前各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止血满意率凡士林组100%(25/25)、明胶海绵组92%(2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5, P>0.05)。两组患者术后填塞期总出血量及术后流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明胶海绵组术后鼻塞、头面部胀痛及嗅觉障碍VAS评分均低于凡士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4、4.861、5.207, P值均<0.05)。明胶海绵组患者术前鼻窦CT总评分以及筛窦CT总评分[(8.2±3.1)分、(3.1±1.9)分]均较凡士林组分值[(15.0±4.4)分、(6.5±1.4)分]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3、7.171, 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鼻窦CT总分[比值比(OR)=1.366(95% CI 1.004~1.860)]及筛窦CT总分[OR=2.155(95% CI 1.155~4.021)]是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两者对于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均具有高度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91、0.92,P值均<0.05)。当鼻窦CT总分<9.5分时,约登指数为0.80,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6.0%;当筛窦总分<4.5分时,约登指数为0.68,预测适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满意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92.0%。结论 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对于FESS术后鼻腔填塞物种类的恰当选择具有一定意义;鼻窦CT Lund-Mackay总分及筛窦CT总分较低时,选择明胶海绵进行术腔填塞,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导致咬肌损伤的作用和线粒体Ca2+超载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兔一侧前磨牙粘固(牙合)板造成咬合创伤,皮下注射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rninetetraacetic Acid,EDTA),同时建立对照组,10天后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含量,观察咬肌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戴(牙合)板而不注射EDTA兔的(牙合)板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明显升高,并有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牙合)板对侧及戴(牙合)板并注射EDTA兔的双侧咬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改变亦不明显.结论咬合创伤是咬肌损伤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线粒体Ca2+超载则是咬肌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中Ca2+、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2+质量分数;运用Ca2+-ATP酶试剂盒测定Ca2+-ATP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D组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其非拔牙侧(P=0.007)、C组(P=0.009)、B组拔牙侧(P=0.01)均有明显升高;2)D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其非拔牙侧(P=0.001)、C组(P=0.003)、B组拔牙侧(P=0.001)均有明显降低;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D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改善咀嚼肌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以及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0月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各5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对照组大鼠模拟拔牙操作,不拔除牙齿。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浅层咬肌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咬肌组织中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 < 0.05);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 < 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偏侧咀嚼组大鼠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    偏侧咀嚼后大鼠拔牙侧咬肌Ca2+质量分数升高、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咬肌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龈下刮治术中所用手套穿孔情况,探究手套穿孔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某口腔专科医院牙周病科收集龈下刮治术中使用的手套,通过不透水试验测试手套穿孔情况。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手套使用者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Mann-Whiney U检验,分析手套穿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中共收集手套141副,龈下刮治术中使用的手套穿孔率为14.9%(21/141)。141副手套中共发生穿孔25例次,穿孔部位多发生于右手,占64.0%(16/25),并以右手示指(6例次)、右手手掌(4例次)最为多见。手套穿孔情况在操作时长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67.500,P=0.004)。结论 龈下刮治术中使用的手套穿孔发生率较高,穿孔部位以右手示指及手掌居多,操作时长是手套穿孔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线粒体Ca2+超载及能量代谢在咬合创伤所致咀嚼肌功能紊乱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①10 d组、20 d组的实验组板侧和20 d组的板对侧的咬肌线粒体Ca2+含量明显升高(P<0·05);② 20 d组的实验组板侧的咬肌线粒体ATP含量低于对照组和板对侧(P<0·05)。③实验组板侧的咬肌线粒体 Ca2+与ATP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780,P<0·05)。结论 线粒体Ca2+超载通过抑制ATP合成使咀嚼肌细胞出现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咬合创伤致咀嚼肌功能紊乱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大鼠颞下颌关节囊神经中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面粘接正畸方丝,使咬合抬高约0.5mm,形成右侧磨牙早接触的创伤性咬合。分别于建模后1,3,7,14,28d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测定各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囊神经PGP9.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d组关节囊神经PGP9.5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3d组明显升高(P<0.05),7d达到峰值(P<0.05),14d、28d逐渐降低。1d组关节囊神经PGP9.5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3d达到峰值(P<0.05),7d、14d、28d逐渐降低。结论:咬合创伤早期关节囊神经PGP9.5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行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胸部CT平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120 kVp, 3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和C组均为低剂量组(80 kV,300 mA),分别采用FBP重建和迭代重建算法(SAFIRE)重建。对比分析三组图像肺窗及纵隔窗的图像客观质量[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质量差异,并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对2名医生评价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D较B组降低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和CNR较B组分别增加39.57%和2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组比较SD、SNR及CNR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医生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肺窗Kappa=0.862,纵隔窗Kappa=0.841)。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