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对《千金方》中所辑录的包含两个穴位及两个以上的针灸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千金方》脏腑辨证的针灸选穴配穴规律。[方法]1)搜集整理《千金方》中包含两穴以上的多穴处方条文以及《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所辑录的各脏腑所属本病及标病,分别建立肺-大肠、心-小肠、胃-脾、肝-胆以及肾-膀胱病证的穴位处方数据库。2)应用网络分析与可视化软件Cytoscape对穴位处方进行网络分析,总结《千金方》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1)《千金方》中治疗肺-大肠病症的高频腧穴为太溪、天突、章门、肺俞、巨阙,治疗心-小肠病症的高频腧穴为间使、巨阙、水沟、曲泉、大陵;治疗脾-胃病症的高频腧穴为章门、中脘、巨阙、厉兑、内庭、足三里;治疗肝-胆病症的高频腧穴为昆仑、肝俞、前谷;治疗肾-膀胱的高频腧穴为关元、复溜、涌泉、承筋、大墩。取穴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五输穴和募穴。2)《千金方》治疗肺-大肠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太溪、中脘、厉兑、天容、尺泽、肺俞、章门、天突、云门、风门、然谷;治疗心-小肠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肝俞、阳陵泉、曲泉、支沟、百会、间使、心俞、合谷、肾俞、风池;治疗脾-胃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本神、昆仑、天柱、间使、曲池、支沟、肝俞、合谷、章门、肾俞;肝-胆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是阳陵泉、百会、昆仑、天柱、肾俞、中渚、曲泉、通谷、侠溪、上关;肾-膀胱病症的核心穴位处方为复溜、太白、大墩、然谷、关元、太溪、涌泉、行间、承筋、阴陵泉。[结论]1)《千金方》在脏腑辨证指导下的选穴以膀胱经腧穴和特定穴为主。2)首次将网络针灸学分析方法用于经典医著《千金方》穴位处方的信息挖掘,为针灸处方选穴及其配穴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千金方》配穴经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引起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减退的疾病,可出现灼烧感、蚁行感、沉重感、酸胀或麻木、疼痛等感觉,在临床中,骨外侧皮神经炎是多种皮神经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李志道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善于运用针灸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在针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伺诊其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医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小凹蛋白-1(Cav-1)水平与冠状动脉瘤(CAA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治疗的95例KD患作为KD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并根据是否合并CAAs,分为KD合并CAAs患儿45例(KD-CAAs亚组),KD患未合并CAAs患儿50例(KD-NCAAs亚组)。入组时和KD患儿标准治疗后采集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1水平。结果 KD组患儿血清Cav-1基线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D-CAAs亚组患儿血清Cav-1基线水平亦显著低于KD-NCAAs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治疗后,KD-CAAs亚组和KD-NCAAs亚组患儿血清Cav-1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v-1≥21.35 ng/mL是KD患儿发生CAA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其预测KD-CAA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0。结论 血清Cav-1水平降低与KD患...  相似文献   
4.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静脉血栓可诱发肺栓塞并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化,很难在体外进行模拟.因此,建立合适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是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的宝贵工具.本综述分析了现有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及其优点和缺点,如何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干扰素-γ、白介素-6;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干扰素-γ、白介素-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干扰素-γ、白介素-6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鄂东医疗集团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变化、患儿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8%和9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BN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惊厥、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的改善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NSE、S-100蛋白和VEGF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SE、S-100蛋白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恢复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64.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阑尾炎的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李胜  石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819-18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1].与成年感染者相比,儿童病情大多数较轻,恢复更快,排毒时间短,预后好[2].实验室检测在 COVID-19 诊治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核酸检测是COVID-19 儿童临床诊断依据之一,到目前为止,COVID-19 儿童临床特征报道案例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 1 例无症状感染 COVID-19儿童临床特征,并且对其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液、体液等样本核酸检测均呈阳性,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当中的X线平片仅14个显示,占46.7%的检出率,cI扫描后显示了18个病变部位,占60.0%的检出率,MRI的检出率为100%。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的检出率,二者与MRI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关庠IMRT诠断的敏威,畦明昂特.千X线罩睹知CT扫描.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病人可首选MRT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征象,旨在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减少胰腺癌的误诊。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癌(观察组)与15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对照组)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及24h后查血清淀粉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表现多为胰腺局限性增大并肿块状或结节状持续弱强化,对照组多表现为非肿块不均匀性弱强化;观察组5例与对照组7例胰管扩张,观察组4例扩张胰管于病变区突然中断,观察组1例与对照组7例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P<0.05);观察组7例与对照组1例胰周淋巴结增大(P<0.05),观察组5例出现胰周血管改变,对照组无胰周血管改变。结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相似,不具鉴别价值;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各有特点,CT检查能为两者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