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avipati等对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自从1989年高选择性的5型磷酸二酯酶(PDE-5)受体抑制剂西地那非被研发以来,另有两种PDE-5抑制剂上市,他达拉非和伐地那非,这两种抑制剂均能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PDE家族中的酶成员可以催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这两种信号分子又是一氧化氮(NO)的第二信使和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的一个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
瘤样纤维组织增生又称纤维瘤病,一般较多见于儿童,可发生于软组织的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及腹壁较多见。我院收治一发生于精索的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4岁。人院前5个月发现阴囊上部一蚕豆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大,向上可移至近外环口处,应用消炎药无效,后肿块逐渐增大,活动度减小,近1个月肿块增大迅速并发现其上下各有一小肿块,6cruX6cruX7cm,质硬,表面不光滑,有沉重感,其上下各有一蚕豆大小肿块,这3个肿块与睾丸、附睾分界清晰。透光试验(一)。B超示阴囊内精索异常回声团块。CT示腹膜后淋巴结无…  相似文献   
3.
小儿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红林  李启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1132-1132,1176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输尿管囊肿39例进行总结分析。病例均行B超和静注尿路造影(IVU)检查。IVU不显影者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8例。行膀胱镜检查10例。结果13超确诊31例,IVU确诊17例。行CT、MRI、膀胱镜检查者均得到确诊。输尿管囊肿39例中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6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经尿道行囊肿电切开窗术6例。并发症:膀胱输尿管返流3例,囊肿边缘出血、输尿管残端感染各1例。结论B超适于囊肿的筛选。IVU可了解肾脏功能及畸形情况。CT、MRI对IVU不显影有帮助。膀胱镜对了解囊肿大小、位置起确诊作用。囊肿侧肾发育不良或伴严重积水者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囊肿大者宜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较小囊肿可经尿道电切开窗术。  相似文献   
4.
5.
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2月行后腹腔镜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单纯剜除术1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2~70岁,平均48.5岁。  相似文献   
6.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结石的排净是结石治愈的重要标志.本院于1991年2月至2001年8月采用推按运经仪,配合内服中药和体位排石方法治疗ESWL后的肾输尿管结石1 2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锰酸钾液和肽丁胺软膏联合应用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乳头瘤样增生物,在男性主要发生于阴茎,且治愈后复发率高。作者自1994年3月至1996年8月用高猛酸钾液和肽丁胺软膏联合应用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效果较好,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10例全部为男性初发...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B超,CT以及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RAML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7例患者的诊疗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应用经皮穿刺联合囊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肾囊肿182例,并与单纯肾囊肿穿刺治疗176例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P^16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P<0.005),在浸润性癌显著低于浅表性癌(P<0.005),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P<0.005);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05),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P<0.01),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1)。P^16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5)。认为检测P^1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