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孤立性结节临床病理特征预测孤立性小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不良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2-12月期间手术治疗结节<2cm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100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术前CT和PET‐CT资料,整理术后病理结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良恶性病例间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在恶性病例间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果:在70例孤立性小肺癌和30例良性肺结节(肿瘤均≤2cm )的比较中,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部位、结节大小、血清Cy‐fra21‐1在良恶性结节病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则有统计学意义( P=0.026),实性成分>50%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073,95% CI:18.161~25.19,P<0.05)。ROC曲线 AUC=0.905。结论:SPN并非是肺癌的早期表现,有些患者已经存在了淋巴结转移,SPN实性成分>50%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2.
影响食管癌切除手术死亡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有很高的手术死亡率。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其高风险手术的性质并没有改变。2002年美国进行的一项14种高风险手术的死亡率趋势调查表明,食管癌切除术并没有变得安全。如何进一步降低手术死亡率仍然是食管外科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通过对近5年来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食管癌切除手术死亡率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如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病理分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177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首先按照外科医师清扫的淋巴结常规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得出N分期;由病理科医师再对第12、13组淋巴结进行分检精准取材,得出一个新的N分期,比较并分析前后两个N分期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这两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共检出N1站淋巴结1 268枚,常规取材(第10、11组淋巴结)共检出736枚,精准取材(第12、13组淋巴结)共检出532枚。联合NSCLC的常规取材和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患者的N1淋巴结检出的中位数为7枚(2~24枚),与NSCLC的常规取材相差4枚(0~18枚),N1淋巴结的检出数明显增加(P<0.001)。联合NSCLC的常规取材和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共检出转移N1淋巴结240枚,中位转移数量为0枚(区间:0~7枚;第75百分位数:1枚;第90百分位数:3枚),与NSCLC的常规取材相比(区间:0~5枚;第75百分位数:0枚;第90百分位数:2枚),N1淋巴结的转移个数明显增加(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第12、13组淋巴结的转移与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术后病理是否存在脉管癌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15例患者的N分期由于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由N0升为N1,占全组患者的8.4%。 结论常规NSCLC取材方式容易漏检N1区域的淋巴结,并且相当一部分还是转移淋巴结。因此,提倡NSCLC肺内淋巴结精准取材以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对患者胸壁外观、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均可产生影响,应适龄进行手术治疗.1998年美国医生Nuss首先发明了胸腔镜监视下的一种微创手术[1].笔者自2007年12月-2009年8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采用改良Nuss手术治疗患者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和鉴定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分别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Ⅰ期NSCLC患者、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Ⅰ期NSCLC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 每一标本的3张2-DE图谱半均蛋白质点数约(323±11)个.共挖取51个差异蛋白质点,经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5种蛋白质,均为上调蛋白,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及转甲状腺素蛋白A链.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Ⅰ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5种差异表达蛋白,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膈肌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该院22例手术治疗的单侧膈肌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分别对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进行检测。结果膈肌折叠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膈肌折叠术对于成年人膈肌麻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中心收治的59例肺鳞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9例)和紫杉醇脂质体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前静脉滴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 mg/m2,随后予静脉滴注铂类药物。紫杉醇脂质体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60mg/m2,随后静脉滴注铂类药物。两组铂类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卡铂注射液、注射用奈达铂,铂类药物均为每治疗周期第1天给药。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一个化疗疗程。两组患者至少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和紫杉醇脂质体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7.59%、2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89.66%、90.00%,两组ORR、...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于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1mg,其中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非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对照组40例,其中正常肺功能亚组20例,非正常肺功能亚组20例,4组患者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4组患者检查前后气道阻力指标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围弹性阻力(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检查后R5、R20、X5及Fres均降低(P0.01)。2亚组间R5、R20、X5的改变量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正常肺功能亚组的气道阻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正常肺功能亚组在检查后R5、R20、X5、Fres均增加(均P0.01),且R20、X5、Fres改变量均大于正常肺功能组,R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肺功能患者中,实验组R5、R20及Fres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X5也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正常肺功能患者中,实验组R5、R20、X5及Fre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预防性应用异丙托溴铵可降低患者检查后的气道阻力,从而减小支气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冬滨  张逊  韩洪利  徐医军  石珍亮 《天津医药》2012,40(10):1012-1014,1090
目的:寻找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健康人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Ⅰ期NSCLC患者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肺癌组;同期15例健康体检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离、筛选和鉴定2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成功获得了2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显示,2组间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共有128个,质谱鉴定后确定了10种蛋白质,其中7种表达量上调,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2及无花果酶-3;3种表达量下调,分别为纤连蛋白、补体C4-A及补体C3.结论:应用2-DE及MALDI-TOF-MS在Ⅰ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4种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作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