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确微出血是否为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住院的305例急性脑出血(脑出血组)以及与之在一般资料方面相匹配的415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脑微出血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研究.结果 对照组脑微出血发生率16.6%,脑出血组脑微出血发生率44.6%,脑出血组发生微出血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出血不同部位之间的脑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高,对其进行二级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最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82例按自愿原则,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51例,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Ⅱ~Ⅲ级闭塞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率、3个月较好转归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与之相似的安全性,且动静脉联合溶栓拥有更好的疗效,但该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