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但ESD手术操作时问长、技术难度高,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黏膜下注射液的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Fujishiro等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应用透明质酸、甘油果糖混合液黏膜下注射,证实其具有保持较好黏膜下液体垫和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推荐其作为ESD优选的黏膜下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探讨手术风险控制方法.[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灶病例作为入选对象,共131例.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手术步骤:(1)应用氩气刀(APC)于病灶边缘标记;(2)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3)切开病变外侧缘周围黏膜;(4)于病灶黏膜下层进行剥离;(5)创面处理.观察手术时间、黏膜下注射液体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切除标本最大直径平均(3.61±0.99)cm; 术中平均黏膜下注射量为(29.2±11.53)mL;平均手术操作时间(68.70±31.69)min; 手术完整剥离成功率95.4%;穿孔发生率3.1%.[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效地控制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本研究将ProSeal喉罩(PLMA)应用于颈椎骨折前路手术,观察其与传统气管插管全麻的优缺点,为该型喉罩临床应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均为颈椎骨折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6~63岁,体重54~68kg,身高150~  相似文献   
5.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γ-基丁酸(GABA)复合受体拮抗剂,近期随着对麻醉药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吸入麻醉药同样可能存在作用于该受体的途径。本文旨在探究氟马西尼对于异氟烷术后拮抗的剂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院2001年11月~2005年6月共行肝脏移植手术8例,其中1例为再次肝移植、1例为亲体肝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该手术的术中管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3~66岁,平均39.5岁;体重44~80 kg, 平均55.5 kg, 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1例、晚期肝癌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移植术后阻黄1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除肝癌患者外,其他患者术前均有肝功能衰竭.1例亲体肝移植供肝者为患儿之父.手术时间6.5~16 h, 平均(10.5±2.8) h;无肝期40~165 min, 平均(116.5±10.8) min.出血800~13 000 mL, 术中输液(13 500.8±3 726.4) mL.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母婴安全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课题,笔者就我院近几年剖宫产术新生儿窒息发生原因。复苏过程作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灶病例患者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2008年12月~2009年6月我院共实施ESD手术56例进入观察,切除标本平均直径(2.56±0.69)cm,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0.24±28.35)min;手术完整剥离成功率94.6%,术中穿孔发生率5.4%,迟发性穿孔率3.6%。1例发生迟发型出血,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率92.9%,随访患者中6个月内切面愈合率91.3%,12个月内切面愈合率达100%。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病变局部的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GABA)复合受体拮抗剂,近期随着对麻醉药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吸入麻醉药同样可能存在作用于该受体的途径.本文旨在探究氟马西尼对于异氟烷术后拮抗的剂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顺阿曲库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所致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顺阿曲库铵不同预处理剂量分为Ⅰ组(0.005mg/kg)、Ⅱ组(0.01mg/kg)、Ⅲ组(0.02mg/kg)共3组,每组30例。使用预处理药后3.5min时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诱导药物,4.5min时行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监测,5min时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mg/kg,6.5min时行气管插管。监测注射顺阿曲库铵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各组肌颤程度、气管插管条件、TOF最大抑制及20%恢复时间、以及术后24h肌痛程度的变化。结果 Ⅲ组肌颤显著减轻(P<0.05),其余两组肌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气管插管条件、TOF最大抑制及20%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h各组均发生肌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于3min时产生暂时性复视及睁眼困难(P<0.05)。结论 在给予琥珀胆碱前5min时,预先注射0.02mg/kg顺阿曲库铵可显著减轻琥珀胆碱所致肌颤,不影响其肌松效应及气管插管条件,对术后24h肌痛无显著影响,但可产生暂时性复视及睁眼困难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