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垣灸法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中补土学派的创立者,李氏师承张元素,擅长于内外兼治,在针灸学术上同样贯穿了以脾胃为中心和补元气不足以治内伤的观点,并有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明代的针灸专著《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曾辑录其要。名曰:“东垣针法”,惜较简略,于灸法尤...  相似文献   
2.
早在60年代,我院应用白芥子散外敷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风湿病等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结合应用桂龙咳喘宁,内服与外治配合,提高了疗效。桂龙咳喘宁系桂枝汤加川贝母、制半夏、黄连等药  相似文献   
3.
论强壮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法在上古时代是治疗于各科虚证及疑难杂症的。迨至唐宋,灸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孙思邈对脏腑杂病及顽痼之疾特别推崇灸法,总结了“膏盲无所不治”、“一切病皆灸(足)三里”等经验。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深感灸法之要在于“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李东垣以“脾胃论”为中心创立内伤学说的学术思想,各地同道已作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惟有关李氏在针灸学上的学术经验,尚少论述。笔者在学习东垣学说后,深感李氏在针灸学术上亦有所创见,现谈谈肤浅的学习体会。“东垣针法”首载于明代高武《针灸聚英》。高氏谓:“东垣针法,悉本素难,近世医者,止读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于先生之所以垂教者,废而不讲,宜其针之不古若,而病之  相似文献   
5.
雷少逸(1837~1888)名丰,字松存,别号侣菊,浙江衡州人。自幼随父业医,行医于龙游,医名卓著,对温热时症尤有。已得,著《时病论))/\卷,并有《医法心传》、《方药玄机》等多种医著行世。此外尚补订重编《灸法秘传》一书。该书原署“柯城冶田金溶抄传,少逸雷丰补说,拘一江诚校字”。柯城,即衡州,因州内有烂柯山而得名;冶田,乃金铭之字,为雷少逸之亲戚。据说金氏此书“得自蜀僧,施治颇验”,则金民当有临床经验,惜“原书规陋不文”,流传不广。经雷氏整理,予以分门别类,补订重编,其弟子江诚加以校对,呈请“尽先补用道…  相似文献   
6.
古今治痹症方甚多,据余数十年之治疗痹症經验,举其常用者略談其应用經验与点滴体会,一管之见,未必正确,聊供同道参考。一、独活寄生汤若去细辛,疗效即遜 《千金》独活寄生湯,为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常用方,北方乃八珍湯去白术,以参艸益气扶阳,以四物养营活血、加艽防、茯苓、独活祛风胜湿、牛膝、寄生、杜仲补肝腎而舒筋,桂辛溫腎胜寒、具有解除冶痹致痛的作用,从各药之配伍来看,气血双調,邪正兼顾,对于体虛感受风寒湿邪而腰膝髀枢頑脑冷痛之症,每有卓效,而細辛辛溫,以其走而不守,往往舍棄不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浙派医家盛燮荪的针灸腧穴理论创见。盛老阐述五体刺法理论,不仅可应用于形体病证,也可用于脏腑病证,尤其骨边刺法对针灸治疗痛证具有指导意义;完善"上补下泻"针法,充实针刺补泻理论;提出腧穴变通取用论、腧穴穴组现象及横向组合应用,强化针刺感应,促进针刺调气,提高临床疗效;首创针灸处方配穴"主、客、辅、应、俞、募、奇"七字诀,使针灸诊疗模式更加简明更具可操作性,对针灸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针刺补泻,既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又是指治疗原则。而针刺是通过腧穴来产生治疗效应的。因此,在元明时期的不少针灸医家,将针刺补泻手法与腧穴的性能结合起来,创立了在一组处方中的不同穴位,分别施用补或泻的  相似文献   
10.
《针灸集成》,原名《勉学堂针灸集成》,清廖润鸿编著,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廖润鸿字逵宾,湖南渌江人(今湖南醴陵),生于公元1835年,卒年不详。廖氏精于针灸,旁及天文、地理、算学、卜卦诸学,因深感能起死回生者,莫过于针灸,故于40岁时详参诸家之说,精心编撰而成此书,初由北京文宝堂刊本问世,嗣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